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4月8日訊(記者 王涵藝)據央視財經消息,4月3日凌晨,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簽署兩項關于所謂“對等關稅”的行政令,宣布美國將對所有貿易伙伴設立10%的“最低基準關稅”,并對某些貿易伙伴征收更高關稅。
其中,越南鞋服類商品的關稅高達46%,柬埔寨、泰國、印度等國稅率亦在26%-49%不等。這一政策直接沖擊了以越南為全球制造中心的運動鞋服行業,耐克(Nike)、阿迪達斯(Adidas)、Lululemon等品牌面臨成本飆升與供應鏈重構的雙重壓力。
關稅政策重創企業產能布局
消息公布后,耐克股價單日暴跌14.44%,市值蒸發近百億美元。耐克財報顯示,2024財年,越南、印度尼西亞和中國的工廠分別生產了耐克品牌鞋類的大約50%、27%和18%。
近日,耐克也發布了2025財年第三財季業績。雖然公司營收、利潤超預期,但耐克警告稱,因關稅政策和消費者信心下滑,預計本財年銷售額將大幅下降。
同樣的,阿迪達斯在越南的產量占其全球總產能的39%,股價單日下跌9.94%。主打瑜伽服飾的Lululemon也有約40%的產能在越南,關稅沖擊致其股價單日下跌9.58%。
此外,美國聯邦快遞公司宣布下調全年利潤和預期,因為進口關稅可能引發經濟衰退和貿易戰,從而進一步削弱運輸和配送需求。截至4月4日收盤,聯邦快遞公司股價下跌6.45%,美國聯合包裹服務公司(UPS)股價也下跌1.61%。據央視財經,有分析稱,因業務涉及多個行業和地區,物流公司通常被視為全球經濟的晴雨表。
花旗分析師指出,在過去十年中,美國服裝進口的采購組合已從中國(份額從36%下降到21%)轉移到越南(目前占19%)和孟加拉國(目前占9%),但美國政府對東南亞地區的超預期關稅,讓這些跨國巨頭無處躲避。
供應鏈重構困境與行業連鎖反應
除了對跨國企業本身的影響,行業上下游也產生了連鎖反應。對于運動鞋服OEM公司而言,其東南亞主要產地,包括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和印尼,均被大幅加征關稅。這使得這些公司在分配美國訂單的生產時,通過調整訂單生產地以規避關稅風險的空間相對有限。
此前,越南國家紡織服裝集團(Vinatex)預計2024年越南服裝和紡織行業出口額預計將達到440億美元,美國是其第一大出口目的地。越南紡織服裝協會主席武德江彼時還樂觀表示,2025年,越南紡織服裝業力爭實現出口額達470億至480億美元的目標。
據民銀國際研報數據,從各OEM公司2024年對美收入占比來看,申洲為16%,晶苑為38%(北美),裕元制造為27%,華利為40%,九興為47%(北美),維珍妮為43%。對美國市場的依賴程度較高。
從各OEM公司的產能地分布情況看:申洲的產能分布在中國、越南和柬埔寨,分別占比45%、28%和27%;晶苑的產能分布在中國、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和斯里蘭卡,分別占比17%、50%、13%、13%和7%;裕元制造的產能分布在中國、越南、印尼和其他地區,分別占比11%、31%、54%和4%;九興控股的產能分布在中國、越南和其他地區,分別占比27%、51%和22%。
據界面新聞,全球最大運動鞋代工商寶成集團,為耐克、阿迪達斯、Reebok(銳步)、New Balance、Asics(亞瑟士)等50多家國際知名品牌等代工,年產量超3億雙。越南第一大城市胡志明市勞動局2023年的一份公開文件顯示,寶成集團在越南開設的寶元鞋廠計劃裁員6000名員工。
2023年第二季度,寶成集團很快宣布計劃投資230.2億盧比(約合19.32億元人民幣)在印度當地建設工廠,想將東南亞代工廠的一部分產能轉移到勞動力成本同樣低廉印度市場。然而,在特朗普政府加征關稅的名單中,印度同樣面臨26%的關稅,轉移成本高昂且周期漫長。
對于體育用品行業,此番所受沖擊已顯而易見。但耐克、阿迪等品牌也并非沒有布局應對。經過多年全球化發展,許多品牌在規模較大的在地市場進行了全產業鏈布局。例如,長三角地區已成為眾多海外體育公司物流和供應鏈中心的聚集地,憑借其優勢助力品牌應對挑戰。
近年來,隨著本地化生產與智能化轉型,供應鏈“在地化”加速。例如,耐克、阿迪達斯等品牌2023年已在中國太倉、蘇州等地建設物流中心與自動化配送中心,斯凱奇(Skechers)的太倉物流中心也于2022年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