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錦江酒店
藍鯨新聞4月3日訊(記者 孫煜)4月1日晚間,錦江酒店(600754.SH)披露2024年年報,財務數據顯示,全年營業收入140.63億元,同比下降4%;歸母凈利潤9.11億元,同比下降9.06%;扣非凈利潤為5.39億元,降幅達30.32%。
談及扣非凈利潤大幅下降的原因,錦江酒店在財報中提到,非經常性損益項目中,包含一項“處置時尚之旅100%股權取得投資收益”,計入當期利潤的金額為4.1億元。
此外,錦江酒店在2024年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入為35.6億元,同比下降31%,對此,公司在財報中解釋道:“主要是受營業收入下降、于加盟商房費結算速度加快,本期收到加盟酒店代收房費的凈額比上年同期減少、因凈開業酒店的增加,本期支付外派店總工資比上年同期增加等共同影響所致?!?/p>
三大核心指標全線下滑
截至目前,錦江酒店旗下形成了包含錦江之星、維也納國際、錦江都城、希爾頓歡朋、云居、麗楓、希岸在內的40多個酒店品牌。截至2024年末,錦江酒店旗下已開業酒店突破1.34萬家,客房規模達129萬間,按規模計,國內酒店集團中排名第一。
從酒店類別看,錦江酒店旗下有限服務型酒店13332家,占酒店總數的比重超過99%,客房數126萬間,占比98.25%。有限服務型酒店中又包含中端酒店8067家、經濟型酒店5265家,其中超過九成的酒店采取“加盟”模式。
此外,錦江旗下全服務型酒店,也就是高星級酒店共有84家,占酒店總數的比重僅為0.63%,客房數2.25萬間,占總客房數的比重為1.75%。
值得一提的是,錦江酒店旗下有限服務型酒店在2024年經營表現不盡如人意,但全服務型酒店卻有較大業績增長。
錦江酒店財報顯示,2024有限服務型酒店實現營業收入135.83億元,同比下滑4.62%;營業利潤16.44億元,同比增長1.16%。2024年全服務型酒店的營業收入為2.3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9.57%;營業利潤0.3億元,同比增長163%。
有限服務型酒店規模占據錦江旗下酒店的絕大多數,因此,該類酒店營收的下滑,對錦江酒店整體業績的拖累較大。財報顯示,錦江酒店境內有限服務型酒店2024年RevPAR(每間可售客房收入)為157.47元,同比下滑5.78%;ADR(平均每天房價)為240.67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1.19元;OCC(入住率)為65.43%,上年同期為66.36%。
需要指出的是,從酒店行業整體的經營情況看,三大關鍵指標下滑是行業當前遭遇的共性問題,根據酒店之家統計的行業數據,2024年國內酒店的整體RevPAR為118元,同比下降9.7%;ADR為200元,同比下降5.8%;OCC為58.8%,同比下降2.5%。
錦江酒店的表現雖優于行業整體情況,但從入住率的角度看,與同是國內頭部酒店集團的華住、首旅、錦江仍表現出一定差異。錦江酒店在2024年的整體入住率低于66%,首旅酒店的整體入住率為68%,亞朵的入住率為77%,華住的入住率則高達81%。
2025年計劃放緩開店速度
錦江酒店在2024年新開業1515家酒店,凈增開業酒店968家,關閉酒店數為547家。新開酒店中,全服務型酒店29家、有限服務型酒店1486家。此外,財報顯示,全年有限服務型酒店中,直營酒店減少75家、加盟酒店增加1019家,加盟店占比超九成。
談及2025年規劃,錦江酒店在財報中表示,預計于2025年實現營收143億-150億元,同比增長2%-7%,其中來自中國大陸境內的營收增幅預計可達5%-10%。從開店計劃看,錦江酒店計劃新開1300家酒店,新增簽約酒店數達到2000家。
2025年計劃新開1300家酒店,意味著按照錦江酒店的規劃,將放緩擴張速度,2022-2024年分別新開酒店數為1328家、1407家、1515家,2025年新開1300家的目標,低于過去三年開店數。然而,也有分析人士告訴藍鯨新聞,按照錦江酒店以往開店規劃的保守風格,2024年實際開店數有可能高于1300家。
從會員的角度看,截至2024年12月31日,錦江酒店有效會員總數超過2億人。錦江表示,2025年仍將加快會員體系建設,提升會員營銷的效率和產出。
值得一提的是,錦江酒店是行業內較早開展境外業務的酒店集團,截至2024年末中國大陸境外開業酒店數為1171家,其中272家為直營酒店、899家為加盟酒店。
錦江酒店境外酒店中,絕大多數來自盧浮集團,該品牌旗下酒店數為1168家。公開資料顯示,盧浮集團自2016年進入錦江酒店財務報表合并范圍,除去早幾年實現盈利增長外,近3年均對整體業績造成拖累。財報顯示,2022年-2024年,盧浮集團歸母凈虧損分別為2314萬歐元、3468萬歐元、1079萬歐元。
從錦江酒店境外酒店板塊整體的營收看,2024年來自境外的營業收入約42.56億元,同比減少0.9%。錦江酒店表示,盧浮集團通過繼續控制成本及實現資金優化,積極推進復蘇計劃的各項措施,優化運營模式,爭取提升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