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崔悅晨
2月19日,國盛金控(002670.SZ)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來自中國證監會的批文,正式核準其吸收合并國盛證券。
此次重組不僅標志著國盛證券通過母公司吸收合并實現曲線上市,成為江西省首家上市券商。同時也代表了券商合并重組領域迎來了一種全新的模式,即上市母公司吸收合并非上市的券商子公司。
吸收合并歷時逾一年
從提出計劃到最終落地,國盛金控此次吸收合并歷時僅一年多。2024年1月中旬,國盛金控首次宣布了吸收合并全資子公司國盛證券的意向。隨后,在同年8月提交相關申請材料,并于12月獲得證監會受理,直至2025年2月正式獲批。
根據批復文件,自批準之日起一年內,國盛證券需完成工商注銷手續,而國盛金控則將更名為“國盛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國盛證券),并承接原國盛證券的所有分支機構、業務以及江信基金30%的股權。
此次吸收合并的主要動機在于簡化股權架構、提升管理效率以及增強品牌效應。
具體而言,通過減少管理層級,解決子公司決策流程冗長的問題,預計每年可節約管理成本超過千萬元。同時,新國盛證券將強化區域金融服務能力,重點拓展債券承銷、財富管理等業務領域,進一步深化其“深耕江西、服務全國”的戰略布局。
此外,根據1月17日發布的業績預告,國盛金控在2024年的凈利潤預計將達到1.4億至2億元之間,成功實現扭虧為盈。這一成績主要得益于債券投資收益增長了47%,以及經紀業務市場份額提升至1.2%。合并完成后,新國盛證券的總資產規模預計將超過600億元,從而使其資本實力進入行業前列。
合并重組迎來新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與傳統的券商“大吞小”并購不同,國盛金控吸收合并國盛證券是券商合并重組的又一種新形式。
上市母公司通過吸收合并非上市的券商子公司,實現了資源整合與優化;與此同時,券商子公司也得以“曲線上市”。
這種新模式的出現,無疑為券商行業的合并重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一方面,它體現了監管層鼓勵和支持券商通過并購重組做優做強的決心。近年來,監管機構多次表態要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推動形成優質頭部機構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態勢。
另一方面,這種模式也為其他面臨類似情況的企業提供了參考案例,特別是那些希望簡化股權結構、提高運營效率的券商來說,無疑是一次有益的嘗試。
更為重要的是,該模式有助于解決傳統券商中存在的牌照分割問題,使得公司在開展各項業務時能夠更加靈活高效地利用全牌照優勢。例如,東方證券此前就曾通過吸收合并旗下投行子公司來實現這一目標。
在未來,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監管政策的調整,券商行業的合并重組預計將變得更加頻繁且形式多樣。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和日趨激烈的競爭態勢,如何把握機遇、迎接挑戰,將成為每一家券商都需要思考的重要課題。
而在這個過程中,國盛金控“上市母公司吸收合并非上市子公司”的新模式或許能為我們提供更多啟示和借鑒。
行業整合加速
隨著國盛金控吸收合并國盛證券的成功實施,券商行業的重組步伐正在加快。
據統計,目前已有多個券商并購重組項目正在推進中,包括但不限于國聯證券+民生證券、浙商證券+國都證券、西部證券+國融證券等。
這些案例不僅反映了行業內對于優化資源配置的需求日益增長,也預示著未來一段時間內,券商之間的并購活動將持續活躍。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輪并購潮中,國資背景的券商扮演了重要角色。無論是上海國資旗下的國泰君安與海通證券的合并,還是深圳國資旗下的國信證券并購萬和證券,都顯示出地方政府希望通過資源整合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地方金融機構的戰略意圖。
國開證券研報指出,市場上的券商并購重組案例按需求大致可分為三類:政策支持及國資整合、中小券商補足業務短板及牌照、特色化券商強化優勢。國盛金控吸收合并國盛證券的案例,正是這一趨勢的體現,也為未來券商行業的整合提供了新的方向。
這一模式的落地,為券商行業的整合與優化提供了有益的參考。隨著監管層對券商合并重組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未來券商行業的格局有望進一步優化,行業競爭力也將得到顯著提升。(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