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張偉
近年來,協作機器人行業發展迅速,市場規模和應用領域不斷擴大,相關公司借機尋求上市,以謀更大發展。
據證監會官網消息,2024年12月31日,國產協作機器人頭部企業之一的節卡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節卡股份”或“公司”)更新招股書(申報稿),擬在上交所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并上市。
目前,節卡股份不能持續盈利。公司何時能徹底扭虧為盈,也備受關注。
助力工業智造升級
協作機器人(collaborative robot),是一種能夠與人類在同一空間內協同工作或互動的機器人,屬于工業機器人在具體細分應用場景下的分支
按照未來智能工廠的發展趨勢,機器人與人類能和諧共處、共同締造,一起完成不同的任務,包括人類“干不了的、不想干的、干不好的”等工作,也包括可減輕人類勞動強度、降低人類勞動風險等復雜任務。
與傳統工業機器人不同,協作機器人的特點是:與人類在共同工作空間中能夠進行近距離互動,協作機器人還具備高安全性、低自重負載比、易編程、可快速部署等特點。
節卡股份,正是協作機器人賽道的龍頭企業之一。
發展歷程顯示,2014年7月,李明洋與上海交通大學的盛鑫軍教授等人共同創立節卡股份。李明洋曾在飲料包裝行業工作多年,期間他發現,飲料加工環節已實現高度自動化,但在包裝環節卻需要人工處理,飲料包裝環節的成本逐年增加。
李明洋認為,借助技術手段或許能夠降低飲料包裝環節的成本,隨后,李明洋找到上海交通大學元知機器人研究院副院長盛鑫軍等人,共同創辦了節卡股份。
2015年,節卡股份為國內乳制品行業打造了首條智能包裝生產線,此后又為化纖行業設計了氨綸自動分級/分揀機器人包裝系統,節約了企業的用工成本。幾個案例下來,節卡股份在業內站穩了腳跟。
目前,節卡股份的技術應用于餐飲、零售、教育等服務場景,開拓了汽車、電子、半導體、新能源等行業客戶,并在國內、日韓、東南亞、歐洲、北美等地部署了上萬臺協作機器人,有力地推動了全球工業智造的升級。
難以保持穩定盈利
節卡股份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是國內協作機器人領域的第一梯隊企業。
財務數據顯示,節卡股份2020年營收為4828萬元,2023年已達3.5億元。雖然營收猛增,節卡股份卻難以保持穩定盈利。2021年至2023年,節卡股份的歸母凈利潤為-723萬元、573萬元、-2855萬元,2024年上半年虧損325萬元。
對此,科創板發審委在問詢函中,要求節卡股份“謹慎估計并客觀披露前瞻性信息,包括達到盈虧平衡狀態主要經營要素需要達到的水平及假設基礎等”,同時要求節卡股份“分析說明公司是否具備持續經營能力”。
招股書顯示,節卡股份在2022年11月實施了股權激勵,產生股份支付費用1.77億元,分攤計入各期損益后,對公司凈利潤產生了不利影響。
節卡股份還表示,協作機器人屬于技術密集型行業,公司在研發、推廣等方面進行大量投入,導致整體利潤偏低。2021年至2023年,節卡股份的研發費用率為15.%、17%、21%,同期銷售費用率為28%、31%、31%,均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不過,盈利難,或許是國內協作機器人行業的普遍問題。
就在2024年底,另一家國產協作機器人頭部企業越疆(02432.HK)在香港上市,成為“協作機器人第一股”。
招股書顯示,2021年至2023年,越疆的凈虧損為4176萬元、5248萬元、1.03億元,2024年上半年仍虧損5988萬元。近三年半,越疆累計虧損超過2.5億元。越疆表示,銷售費用增加,是公司虧損的主要原因之一。
節卡股份回復科創板稱,預計將在2025年實現扣非凈利潤扭虧為盈;若要達到盈虧平衡狀態,預計2025年的研發費用率為16%,銷售費用率為19%。
市場前景如何?
作為工業機器人的新方向,協助機器人的占比越來越高。據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的數據,2017 年至2023 年,協作機器人占工業機器人的比例從2.7%增至10.5%。
2023年,全球協作機器人的銷量達5.7萬臺,主要應用在汽車及零部件(占比39%)、3C電子(占比13%)、機械加工(占比 12%)等領域。
另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的統計數據,和工業機器人一樣,中國也是全球最大的協作機器人市場,2023 年中國市場銷量約占全球總銷量的41%。
行業格局上,國產協作機器人與外資企業同臺競技。目前,已進入中國的協作機器人外資品牌主要包括瑞士ABB、德國KUKA、日本發那科、美國Rethink等。
券商國泰君安認為,隨著國產替代加速,以節卡股份、越疆、大族、遨博智能為代表的中國協作機器人廠商通過不斷加強技術及產品創新,逐步打破外資壟斷。
值得注意的是,在國產協作機器人的內部陣營中,節卡股份、遨博智能、越疆等擬上市或初上市公司,還要面臨與埃斯頓(002747.SZ)、拓斯達(300607.SH)、埃夫特(688165.SH)等傳統工業機器人上市公司的競爭。
雖然壓力很大,各家協作機器人廠商都計劃通過“上量”擴大規模。比如,遨博智能今年1月接受央視采訪時表示,力爭3年內年的產量破10萬臺。越疆赴香港IPO募資,也主要用于發展生產線及制造能力(2025年至2028年)。
節卡股份本次IPO擬募資7億元,其中3.7億元用于智能機器人生產項目。節卡股份表示,2030年滿產后,將形成年產4萬臺的產能。2023年,節卡股份的產能為5000臺,銷量為4861臺。新增超7倍的產能如何消化,也是個問題。
另據GGII統計,2024年中國協作機器人銷量為4.08萬臺,預計2027年的銷量接近9.5萬臺,在各家企業一窩蜂“上量”的情況下,節卡股份又能否通過上市,獲得更多市占率,投資者可保持關注。(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