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韓宜珈
阿里巴巴終于還是賣掉了銀泰。
12月17日,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阿里”)發布公告,宣布與另一名少數股東同意將銀泰100%的股權向由雅戈爾集團和銀泰管理團隊成員組成的購買方財團出售。
公告顯示,阿里目前持有銀泰約99%的股權。阿里就銀泰出售的所得款項總額約為人民幣74億元(10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公告里表明,阿里預計因出售銀泰而錄得的虧損約為人民幣93億元(13億美元)。
對于此次收購,雅戈爾集團回復稱,本次集團與銀泰管理層共同投資銀泰,旨在“強鏈補鏈”,完善時尚生態圈。投資完成后,雅戈爾集團將給予銀泰管理層充分的運營空間,支持銀泰進一步高質量發展。
新零售轉向
一直以來,阿里試圖剝離零售業務的消息一直在市場上流傳。
今年2月的2023年第四季度業績會上,阿里巴巴集團主席蔡崇信在回答公司非核心資產出售的問題時稱,在2024財年至今的九個月內,阿里已退出17億美元的非核心資產。
他表示,“阿里資產負債表上仍有一些傳統的實體零售業務,這些也不是我們核心聚焦的,若退出也是合理做法,但考慮到當前有挑戰的市場情況,尚需時間實現。”
隨后的這一年時間里,陸續傳出阿里將出售大潤發的母公司高鑫零售、盒馬鮮生上市擱淺、新零售轉向的消息。
沒想到在阿里賣掉大潤發之前,先確定出售的是銀泰百貨。而銀泰百貨,也是阿里開啟百貨業線上線下全渠道融合的第一筆收購。
銀泰是中國領先的百貨企業之一,強大的線下銷售能力,讓銀泰百貨連續多年誕生了多個“全國第一柜”和“全球第一柜”。為了能夠進軍線下實體商業,阿里從2013年就開始和銀泰百貨進行接觸。
2013年10月,阿里宣布與銀泰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探索線上線下(O2O)融合。在這期間,銀泰參與了天貓“雙11”活動,以其線下35個實體店的相關資源支持這一促銷活動。
2014年,阿里巴巴集團與銀泰商業集團共同宣布,阿里集團將以53.7億元港幣對銀泰商業進行戰略投資。雙方同時約定,未來三年內,阿里集團在銀泰商業的持股將不低于25%。
2015年,阿里通過增持,成功晉升為銀泰商業的最大股東,同年5月18日,已經任職阿里CEO的張勇擔任銀泰商業董事會主席,標志著銀泰商業進入阿里時期。同年6月,銀泰商業集團舉行轉型發布會,宣布與阿里巴巴集團全面融合,成為阿里集團打通整合線上線下商業的重要平臺。
2017年,銀泰集團董事長沈國軍與阿里聯手推動銀泰商業私有化,阿里持股比例增至約74%,銀泰商業隨后從聯交所主板退市。2018年2月,阿里巴巴投資持股比例進一步提升,達到了99%。
銀泰百貨在行業內一直以數字化轉型為賣點,與阿里合作后,銀泰的數字化轉型和即時零售模式得以落地。在線上,銀泰實現了喵街APP、“銀泰百貨INTIME”微信小程序、“銀泰百貨”支付寶小程序等全渠道銷售,實現了銀泰線下專柜商品數字化,消費者可選擇在商場專柜取貨,或選擇郵寄到家。銀泰百貨還推出了“定時達”服務,其旗下八成門店最快1小時定時達。銀泰百貨有到家和到店兩大業務,數字化會員已突破4000萬,成為全面架構在云上、線上線下融合的互聯網百貨公司。
彼時,時任阿里巴巴集團首席運營官的張勇表示,“銀泰是阿里巴巴進行零售商業線上線下融合創新的平臺。”與銀泰的合作,是“實現實體經濟與互聯網經濟的完美結合”。但隨著阿里集團的零售定位不斷更新,2016年提出新零售理念,開始力推盒馬,到后來更新到1+6+N,銀泰百貨也從零售業務的主要平臺,逐步退至N里的一部分。
現如今,盒馬的發展仍舊前途未卜,更加“老牌”的銀泰百貨,不知不覺成了率先被舍棄的那部分“實體零售業務”。
從最新財報數據來看,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六個月內,包括銀泰、盒馬、高鑫零售等在內的“所有其他”業務板塊,經調整后的EBITA虧損仍達28.45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1.7億元虧損雖有所收窄,但持續虧損的現狀無疑加劇了其被剝離出核心業務的壓力。
去年11月,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曾對外詳細介紹了阿里未來的三個重要優先級方向:技術驅動的互聯網平臺業務,AI驅動的科技業務,全球化的商業網絡。
其中,本地生活以高德和餓了么為主體發展到目的地和到家的科技服務,把握AI發展機遇,與生態共進。他還公布了阿里第一批戰略級創新業務——1688,閑魚,釘釘,夸克。
不難看出,對如今的阿里來說,零售業務已經不再是發展的重心。今年11月21日,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發布內部郵件,宣布整合國內和海外電商,成立電商事業群。據了解,新的電商事業群將全面整合淘寶天貓集團、國際數字商業集團以及1688、閑魚等電商業務,形成覆蓋國內外全產業鏈的業務集群。
至此,阿里已經開啟了全面向AI驅動的新征程。
雅戈爾的野心
而此次的收購方雅戈爾,則是有自己新的打算。
對于收購,雅戈爾表示的是值得提到的是“強鏈補鏈”,完善時尚生態圈。
雅戈爾作為全國紡織服裝行業龍頭企業,雖然以服裝行業為主,但是也曾進軍過房地產和投資市場。
公開資料顯示,雅戈爾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就開拓了金融投資和房地產業務。早在1992年,雅戈爾與澳門南光公司合資成立房地產公司,在寧波市郊和北侖購買了總面積為87萬平方米的7幅土地,成為中國服裝業最早涉足房地產業的企業。
但在雅戈爾1998年上市時,房地產業務被剝離在上市公司外。一直到2002年,房地產業務才被雅戈爾以8000多萬的價格收購進上市公司。
服裝雖為雅戈爾的核心業務,但從財報數據來看,地產曾在雅戈爾的營收中占據重要位置。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雅戈爾的房地產業務收入分別為66.65億元、85.5億元和85.5億元,占比分別為48.98%、57.69%和71.13%。
今年前三季度,企業時尚板塊實現營業收入45.85億元,占營收總額的54.6%,地產板塊實現營業收入37.99億元,占營收總額的45.2%。如今,服裝、房地產和投資構成了主營業務的“三駕馬車”。
但隨著房地產行業的不景氣,雅戈爾董事長也在業績會上表示,未來將收縮房地產開發的投入,嚴防房地產的風險。并強調,看好服裝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因此確定了聚焦時尚主業、打造時尚產業集團的戰略目標。
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將對發展戰略作出重大調整,進一步聚焦服裝主業的發展,不再開展非主業領域的財務性股權投資,并擇機處置既有財務性股權投資項目。同時,雅戈爾集團根據證監會相關規定,將公司的行業分類由“房地產業”調整為“紡織服裝、服飾業”。
2021年1月29日,雅戈爾發布公告稱,擬出資28億元設立雅戈爾時尚(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強化時尚服裝產業運營。
2023年12月25日,雅戈爾時尚股份有限公司發布關于完成公司名稱變更并換發營業執照的公告 ,正式將公司名稱由“雅戈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雅戈爾時尚股份有限公司”。由此可見,雅戈爾專注時尚行業的決心。
近幾年雅戈爾集團也加強了時裝業務的投資,2021年投資美國潮流品牌UNDEFEATED以及挪威戶外運動品牌HellyHansen;2022年投資了美國設計師品牌Alexander Wang,并與杭州天目里團隊合作在上海淮海中路運營商業項目HAI550。
現階段雅戈爾已完成以主品牌YOUNGOR為核心,MAYOR、HART MARX、HANP、UNDEFEATED、HELLY HANSEN等品牌多維度協同發展的格局。公司不斷加速在商務休閑、運動戶外、潮流、生活方式等領域布局。
今年前三季度,雅戈爾新開自營店鋪96家,關閉92家,期末自營門店1733家,較年初凈增加4家;營業面積47.24萬平方米,較年初凈增加2.03萬平方米。其中,前三季度新開12家時尚體驗館,包括長春店、貴陽店、太原店、溫州店、上海店、武漢店等中心城市。
這些大店不僅是雅戈爾“一個體驗館鏈接一座城”的戰略實踐,更是雅戈爾將線下實體商業與時尚業務的鏈接。
此次收購銀泰百貨,看中的不僅是銀泰在線下銷售方面的優勢,更是通過銀泰與阿里的數字化改造,進一步加強雅戈爾的渠道建設。雅戈爾在財報中表示:“公司借力傳統渠道優勢,推進時尚體驗館建設,探索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新商業模式。”對雅戈爾來說,收購銀泰,或許能進一步開拓其渠道增量。(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