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吳微
近日,上交所科創板受理了浙江環動機器人關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環動科技”)的上市申請。環動科技為上市公司雙環傳動(002472.SZ)的控股子公司,而2024年5月,歌爾股份(002241.SZ)剛撤回了歌爾微的創業板上市申請。
環動科技主要從事機器人關節高精密減速器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公司所處的賽道,行業天花板較低。2023年,雖然公司收入規模僅為3.09億元,但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已高達18.89%。在公司收入主要依賴個別客戶的情況下,此次IPO環動科技卻擬將產能擴充3倍多。
需要指出的是,受下游需求減弱影響,環動科技的收入結束了此前的高增長,2024年第二季度公司的收入同比出現了21.71%的下滑。發展過程中,環動科技受到了高瓴、轉型升級基金、先進制造基金等多家機構的青睞,環動科技及原股東還與轉型升級基金、先進制造基金等多家機構簽署了對賭協議。
市場規模較小收入下滑,在監管層強調上市公司回報能力的情況下,環動科技獨立上市能獲得市場的認可嗎?
增長放緩
環動科技2020年5月由雙環傳動出資設立。自設立之后,公司主要從事機器人關節高精密減速器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產品涵蓋3-1000KG負載機器人所需的高精密減速器整體方案,包括RV減速器、精密配件及諧波減速器,其中RV減速器為公司主要產品。
據環動科技披露,憑借更優的性價比及本地化服務優勢,國產品牌國內市場占有率持續提升。截至2021年-2023年,環動科技RV減速器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分別為10.11%、13.65%以及18.89%。2023年,RV減速器為環動科技貢獻了2.93億元的收入,以此計算,當年國內市場的總規模僅為15.51億元。
行業規模不大的環動科技,公司收入還較為依賴個別客戶。2023年之后,埃斯頓(002747.SZ)為環動科技貢獻了50%以上的收入,第二大客戶埃夫特(688165.SH)長期以來,也為環動科技貢獻了10%以上的收入。截至2024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戶仍為環動科技提供了79.5%的收入。
需要注意的是,受國內固定資產投資減弱影響,2024年上半年,埃斯頓的收入較2023年同期相比有了3.21%的下滑,同期埃夫特的收入更是出現了23.92%的同比下降??蛻羰杖胂禄挠绊懸惨褌鲗Ыo環動科技,2021年-2023年,環動科技的收入均以較高的增速增長,但2024年第一季度環動科技的收入增速大幅放緩,2024年第二季度,環動科技的收入僅為7437.45萬元,較2023年同期9499.77萬元相比,出現了21.71%的下滑。?
數據來源:招股書
此次IPO,環動科技擬發行25%的新股,募集14.07億元的資金用于機器人精密減速機智能制造基地建設、機器人精密傳動研發中心建設、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貸款等三個項目。其中,機器人精密減速機智能制造基地建設項目規劃投入資金13.2億元,擬使用11.01億元募資。
據環動科技規劃,機器人精密減速機智能制造基地建設項目建設完成后,可形成年產32萬套RV減速器的生產能力。需要指出的是,2023年環動科技生產了10.54萬臺RV減速器,銷售了其中的9.67萬臺。
市場空間不大,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出現下滑的環動科技,又要如何消化新增的產能呢?
股東變現回報率超過15倍
雖然截至2023年末,環動科技的收入與凈利潤僅分別為3.09億元與7626.29萬元,但自成立以來,環動科技就備受機構投資者青睞。2023年1月,環動科技就吸引到轉型升級基金、先進制造基金、Springleaf等7家投資機構的增資,累計募資2.9億元,公司對應投后估值高達22.9億元。
2023年5月,高瓴辰鈞、高瓴裕潤、先進制造基金等多家機構,還以30億元的估值受讓了實控人吳長鴻、公司董事長張靖的部分股權。其中吳長鴻變現了3000萬元的股份,張靖變現了4000萬元的股份。
需要指出的是,吳長鴻、張靖2021年增資環動科技時,環動科技的整體估值并不高。2021年12月吳長鴻以1436.6萬元的出資額,認繳了環動科技220萬元的新增注冊資本,取得公司7.72%的股權,彼時公司對應投后估值僅為1.86億元。
這意味著,到2023年1月公司第二次增資時,吳長鴻、張靖等人對環動科技的投資已增值11倍。2023年5月,吳長鴻、張靖僅出售部分股權,就已收回了其在2021年的投資,以出售時的價格計算,投資回報率超過15倍。
不過,張靖低價入股環動科技并非不合理。據公司披露,2021年張靖的入股被認定為股權激勵,公司表示“張靖作為環動有限(環動科技前身)執行董事、經理及核心技術人員,為充分調動張靖的積極性和創業潛能,激發其與公司共同成長的動力,促進公司長期可持續發展,并推動環動有限法人治理結構的完善,引入張靖增資入股環動有限?!?/p>
除了張靖外,2021年增資時,環動科技還引入了嘉興維瀚、嘉興環動等員工持股平臺,用以對公司核心團隊進行股權激勵。不過,在招股書第五節,第十四章“本次發行申報前已制定或實施的股權激勵或期權激勵”中,未提及實控人吳長鴻為何會以低價入股環動科技。
截至發行前,雙環傳動持有環動科技61.29%的股權,吳長鴻僅持有雙環傳動7.08%的股權。據環動科技披露,吳長鴻僅擔任公司的董事,且不在公司處領取薪酬。如此情況下,吳長鴻低價入股環動科技,又是否合理呢?
市場空間不大、公司收入下滑,雙環傳動分拆環動科技科創板上市,誰將是最大的受益者呢?(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