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張偉
目前,“三無”(無產品、無銷售、無盈利)生物制藥公司在科創板、港交所上市的難度越來越大。這種情況下,相關公司退而求其次,將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的目標調整為北交所。
11月,抗體靶向藥物生產商北京天廣實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廣實”或“公司”)在北交所官網披露招股書,擬募資3.49億元用于研發及臨床投入、補充流動資金。值得注意的是,天廣實此前到科創板、港交所上市時的擬募資金額高達15.9億元。與前兩次相比,本次IPO的募資金下降了近八成。
財務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以下簡稱“報告期內”),天廣實合計虧損9.5億元。公司表示,巨虧的原因在于研發投入。盈利遙遙無期、仍需研發投入,或許是其急于上市的主要原因之一。
好一出資本大戲
據招股書披露,天廣實的董事長為李鋒,中國國籍,擁有美國永久居留權。2002年5月至2011年4月,李鋒先后在美國泰諾克斯公司、安進公司、基因泰克公司任職,具有豐富的醫藥行業從業經驗。
李鋒與天廣實結緣,還與一起A股上市公司高管的違規操作有關。
工商信息顯示,天廣實成立于2003年2月,由北京四環、康諾偉業出資設立,分別持有95%、5%股份。2008年12月,興海投資(持股95%)、凱正生物(持股5%)取代北京四環、康諾偉業,成為天廣實的新股東。
據A股上市公司海正藥業的公告披露,興海投資由時任董事長白驊及部分高管、部分員工與其他社會投資人于2008年8月自籌資金共同成立,相關股權由羅菊芳和徐阿堂代持。
2011年,李鋒回國后,加入海正藥業。海正藥業與李鋒團隊簽訂勞動合同并支付薪酬。同時,興海投資與海正藥業簽署《人員借調協議》,天廣實從海正藥業借調李鋒團隊進行抗體生物藥的前期研發工作。
據天廣實的招股書披露,2011年9月至2012年2月,李鋒擔任公司研發總監。2012年2月,李鋒開始擔任天廣實的總經理,2018年3月開始擔任董事長。海正藥業表示,2011年9月至2018年1月,向李鋒團隊共支付薪酬2069.6萬元。
與此同時,李鋒在天廣實的角色也從職業經理人向股東轉變。
2012年4月,李鋒以知識產權出資1351萬元,成為天廣實第二大股東。2015年7月,興海投資與王鋼等人合作成立華泰君實。2015年12月,興海投資將其所持的天廣實股份全部轉讓給華泰君實,隨后興海投資注銷。2016年5月,天廣實由華泰君實、李鋒分別持股82.7%、17.3%。
2018年7月和2020年2月,白驊此前在興海投資的代持人羅菊芳和徐阿堂通過減資方式處置了其持有的華泰君實股權,李鋒則通過華泰君實完全掌控了天廣實。本次IPO前,李鋒以直接和間接的方式合計控制天廣實36.82%的股份表決權,是天廣實的實際控制人。
海正藥業在2020年9月的公告中表示,時任高管白驊等人另設公司(興海投資)謀取利益,違法了《公司法》規定。海正藥業確認相關人員的違規收益及利息合計1.11億元,將違規所得歸入海正藥業。
不過,天廣實與海正藥業之間仍有合作關系。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天廣實前五大客戶之一的博銳生物,其第二大股東正是海正藥業(持股比例40.33%)。
2022年、2023年,天廣實向博銳生物的銷售金額分別為250萬元、1469.34萬元,在天廣實總收入中的占比為13.17%、23%,銷售產品包括技術成果轉讓、研發服務。此外,天廣實與海正藥業之間還有技術開發轉讓協議,合同金額7000萬元,其中4500萬元已經履行完畢。
賽道行業前景如何
可以看到,天廣實也不是完全沒有收入,只是沒有實際產品銷售收入。
營收構成顯示,天廣實的營收主要來自于三塊,分別為:研發服務收入、技術成果轉讓收入、許可費收入。招股書顯示,天廣實報告期內的營收分別為1407.27萬元、1898.93萬元、6388.3萬元、146.45萬。
但長期缺乏實際產品銷售收入的現狀,也讓天廣實面臨巨額虧損。報告期內的凈利潤虧損分別為3.18億元、2.55億元、2.27億元、1.25億元,近三年半累計虧損 9.5億元。截至2024年6月末,天廣實累計未彌補虧損更是高達15.64億元。天廣實虧損的主要原因是持續不斷的研發投入。
2020年向科創板遞交的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天廣實的研發費用分別為6411.1萬元、2.67億元、1.19億元。本次IPO招股書顯示,天廣實的研發費用分別為2.19億元、1.81億元、1.99億元、9709.04萬元。通過簡單計算便知,2017年至今,天廣實的研發投入至少超過7億元。
長期只有研發,沒有產出,也讓天廣實的現金流吃緊。報告期內,天廣實的經營現金流凈額分別為-2.05億元、-1.8億元、-1.75億元、-5454萬元。
天廣實在發展過程中,也進行了多次融資。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至2021年,天廣實至少進行了5輪融資,融資金額合計不低于16億元。2023年掛牌新三板后,天廣實又進行了兩次定增,合計募資3.68億元。
據悉,天廣實的核心產品為MIL62(重組人源化單克隆抗體MIL62注射液)。MIL62是首款國產第三代CD20抗體。CD20是一種跨膜磷蛋白,其位于B淋巴細胞表面,可以同時表達于B細胞來源的淋巴瘤、白血病等腫瘤細胞,被視作淋巴瘤、白血病的治療靶標。
自1997年首款CD20單抗“利妥昔”上市以來,以CD20為靶點的抗體藥物目前已研發至第三代。與第一代CD20單抗“利妥昔”相比,MIL62表現出更強的ADCC活性和清除體內異常激活B細胞的能力。
丁香園數據顯示,國內已獲批上市的CD20單抗藥物共有7款,包括“美羅華”“佳羅華”“全欣達”等3款進口藥,和“漢利康”“達伯華”“安平希”“安瑞昔”等4款國產藥。此外,正大天晴、齊魯制藥、君實生物、百奧泰等公司也宣布將進行CD20單抗藥物的研發。
除了競爭對手眾多,CD20單抗藥物還面臨受眾較小的問題。據悉,CD20抗體藥物主要用于治療B細胞惡性腫瘤和白血病。2020年,國內CD20單抗藥物的市場規模只有35億元,預計2025年、2030年將達到98億元、220億元。
而在賽道競品眾多的情況下,主要依靠MIL62的天廣實能否通過上市融資提升其競爭力,也還有待觀察。(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