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鯨新聞4月17日訊(記者 石雨)4月12日,在上海浦東陸家嘴,由上海市委金融辦、浦東新區人民政府指導,陸家嘴沙龍秘書處主辦的陸家嘴金融沙龍第六場——股權創投專場順利舉辦,多位政企精英匯聚,共話資本賦能創新之道。
會上,上海股權投資協會會長、海通開元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向陽作為主嘉賓發表演講,圍繞“科創·投資·未來”話題,探討科創企業、風險投資、股權投資和未來經濟之間的關系。
科創企業發展需要環境、人才、資本三要素兼備
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必須重視自主創新。張向陽提出,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領域科技創新,掌握全球科技競爭的先機。
科創企業是科技與市場緊密結合的重要載體,是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重要主體,是未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在張向陽看來,科創企業發展必須具備三大要素:環境、人才、資本。
“環境主要包括政策環境、社會環境和市場需求;人才是科創企業的核心,創新的背后必須有一大批想做事、能做事也能做成事的企業家、科研人員和工程師;資本則對應著科創企業對資金的訴求,科創企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研發,一般的金融手段難以滿足企業發展,這就需要創業投資與股權投資的助力。”張向陽分析道。
談及股權投資業務,張向陽在演講中介紹,中國的股權投資業務已發展約30年,形成了全球的第二大市場,巨大的投資規模為助力科創企業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
在政策層面,國家始終支持科創企業,支持風險投資與股權投資,2024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了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優化產業投資基金功能。隨后,多個部門提出相關政策,支持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作為一線城市,集聚和發展了一批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創業投資、股權投資頭部機構。上海市政府對于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市場的發展高度重視,通過政策指引、設立超大規模引導基金等多種方式,給予了大力支持。
股權投資市場仍存堵點,建議“四維”破局
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股權投資市場仍面臨多重挑戰。張向陽從市場規模、行業內卷、稅收問題、長期資本以及退出困境等方面逐一進行解讀。
“中國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市場規模僅為美國的十分之一,且投資于前沿技術領域的規模占比仍待提升”,張向陽提出,目前相對較小的市場規模尚不能滿足科技企業、創業公司的需求。
行業內卷的挑戰對應著部分資金的無效投資,“當一個行業成為風口,大量資金都涌入特定行業賽道,浪費了很多資源,其中還有部分機構專業性不足,跟風投資造成了資源浪費”,張向陽進一步分析道。
再如針對退出難問題,張向陽提出,在當前IPO審核收緊的背景下,資金退出相對較難,另外目前的并購基金與S基金發展還不成熟。
在此背景下,張向陽提出了他的建議。
其一是優化稅收政策,張向陽認為,個人投資者不愿意加入的原因之一即稅收太高,建議對于個人投資者恢復到以往20%水平的稅收。
其二是選擇更加專業的投資機構,市場化遴選招募基金管理人,進行市場化運作,發揮資金效率,讓資金投到真正代表未來經濟、新質生產力的企業。
其三在于疏通“退出”的堵點。張向陽建議可考慮放寬容忍度,支持優質未盈利科創企業IPO。
其四則是引導長期資本入市。“建議可每年發行5000億長期專項國債,3000億用于盤活存量股權資產,緩解流動性壓力;2000億用于成立專項引導基金、母基金,撬動6000億至1萬億社會資本,為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市場注入更多資金活水”,張向陽說道。
最后,在主持《資本聚變場:解碼創新生態的跨界共振》的行業對話環節,張向陽總結表示,“我們正處于百年未遇之大變局時代,但我們要做的事情是不變的,就是做大做強風險投資、股權投資,為科創企業、創新企業做好服務。我們要堅定信心,任何困難都能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