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4月11日訊(記者 ?敖玉連)香港Web3嘉年華上,博時基金創始人肖風和現董事長江向陽同屏現身,Web3與傳統資管這次站在了同一條戰線。
2022年港府發布虛擬資產開放宣言以來,傳統資管正在加速擁抱區塊鏈技術,尤其是中資公募香港子公司。
肖風旗下的虛擬資產交易所Hashkey與博時國際則是其中合作最為緊密的一對。最近兩年,先后合作發行了虛擬貨幣現貨ETF、代幣化美元貨幣基金/港元貨幣基金。
野蠻發展十余年,區塊鏈技術已經走出“極客”階段,走向合規化。去中心化金融與傳統金融也不再是取代與對抗,而是通過RWA(真實資產上鏈)共生,例如讓基金上鏈做成代幣化基金、讓法幣上鏈做成穩定幣。
“現在的情況是比特幣更像一種另類資產、風險資產,而不是避險資產,對法幣的威脅實際上已經不存在了。”HashKey 交易所事業群聯席CEO茹海陽分析,他此前在支付寶工作。
和博時再度綁定,以合作者的身份
肖風再次與博時基金綁定,這次以合作者的身份。
2011年,50歲的肖風離開了一手創辦的博時基金,轉身投入金融科技的藍海,加入魯冠球的萬向集團。彼時他說不會做與博時有直接競爭關系、有利害沖突的事情。
14年后的香港銅鑼灣,在Hashkey舉辦的Web3 Festival上,肖風與博時現任董事長江向陽同屏出現。2022年10月,香政發布了《有關香港虛擬資產發展的政策宣言》,宣告香港將發展成為全球虛擬資產中心和Web3中心。傳統資管機構加速擁抱Web3,這也打開了肖風現東家Hashkey與老東家博時的合作空間。
2024年4月,兩者共同申請了亞太首批虛擬資產現貨ETF:博時Hashkey比特幣現貨ETF、博時Hashkey以太坊現貨ETF,兩者深度聯姻,據了解,產品承接了不少Hashkey引進的資金。同期獲批的華夏香港、嘉實國際都是單一管理人,而非與交易所共同申請。
今年3月底,博時國際和Hashkey二度合作,推出了全球首批兩只零售的代幣化ETF:博時港元貨幣ETF、博時美元貨幣ETF增設代幣化份額。4月10日下午4點,兩只產品正式上線交易所。通俗理解,就是將傳統的貨幣基金份額,以虛擬貨幣的形式,放在公鏈上交易。一個月前,華夏香港也和OSL交易所也合作發行了一只貨幣基金代幣化份額,在以太坊上交易。
而Hashkey這兩只是放在自建的公鏈,Hashkey Chain上交易,這是一條基于以太坊一層網絡的二層公鏈。
“上鏈到以太坊主網的成本較高,每筆交易成本大約要3美元,無論是資金流轉還是簽名確認交易,都需要支付這筆費用。此外它的速度也很慢,網絡擁堵狀態下,交易確認需要2-3秒時間。而我們的二層網絡在保持與以太坊同等安全性和功能性的前提下,將單筆交易成本降至0.0001美元(幾乎可忽略不計),確認時間縮短至0.01秒,實現了數萬倍的效率提升。”HashKey Chain CEO Kay解釋到。
2024年3月,貝萊德在以太坊上發行了美國首只代幣化基金BUIDL,可以實時結算、24小時交易。不過,目前香港的零售化代幣基金尚且達不到。HasKey Exchange 董事總經理浦萌介紹,目前零售化代幣只能T+0申贖,7×24交易是終極目標,也是和傳統理財最大的不同。
“目前還沒有具體的監管和推進細則,我們正與監管部門進行積極溝通。技術層面,則需重點解決流動性問題,因為代幣化基金涉及到虛擬資產和傳統資產的做市,邏輯和估值體系都不一樣。”
RWA,讓Web3與傳統資管不再為敵
區塊鏈誕生之初,就大喊建立去中心化的金融體系,這也讓外界多年來將Web3與傳統金融機構對立起來,也將虛擬貨幣與法幣對立起來。
“外界之前認為虛擬貨幣會取代法幣,這也是監管很擔心的事情。但現在的情況是比特幣其實更像一種另類資產、風險資產,對法幣的威脅實際上已經不存在了。”HashKey 交易所事業群聯席CEO茹海陽分析。
實際上,區塊鏈技術已經走出“極客玩具”階段,也不再與傳統資管機構為敵,而是通過RWA(Real World Assets)站在了同一邊,即讓真實資產上鏈,例如讓基金上鏈做成代幣化基金、讓法幣上鏈做成穩定幣。
今年以來,中資資管機構頻頻現身RWA項目。
“香港的金融大趨勢就是擁抱Web3,存量市場不好做,看上鏈有沒有增量。”一位博時國際人士稱。
2023年12月,嘉實國際就率先推出了香港第一只代幣化基金,Meta Lab HK提供代幣化的解決方案。此后,諸多私募、對沖基金都選擇上鏈。今年2月,零售化代幣基金又面世,華夏香港將旗下港元數字貨幣基金上到了以太坊上,博時國際上鏈了港元貨幣基金、美元貨幣基金,太保資管也將其美元市場貨幣基金上鏈,并且首日申購就高達1億美元。
做金融本質還是要回歸投資者,將傳統資產搬上鏈,好不好做?是否有必要做?
好不好做?太保資產(香港)CEO周成崗稱,標準的金融產品好上鏈,實物不好上鏈,現階段太保資產只考慮讓金融產品上鏈。
“代幣化的本質,是在鏈上發行一個代表現實世界資產的代幣,而確保幣與底層資產之間的強連接,是最基礎也是最難的一環。金融產品,尤其是基金這種標準化資產,在法律上可以明確代幣與底層資產是對應的,并且便于監管和托管,這是我們可以RWA的對象。而實物資產,比如茅臺酒——你怎么驗證這瓶茅臺是真實存在的?如果它被喝掉、損毀、或者是假的,代幣與資產之間的信任紐帶就斷裂了。”
是否有必要上鏈?周成崗認為RWA的核心價值有兩個:降低投資門檻、提升效率,只有能達到這兩個目標,才有上鏈的必要。
第一,是降低門檻。以前某些高門檻的資產品類只有機構才能參與,而通過代幣化,普通投資者也能持有這類資產的份額。
第二,是提升效率,包括交易的便利性、成本的降低等。如果代幣化并沒有在流動性、效率或安全性方面帶來明顯改進,那就失去了意義。比如房地產,目前已有通過REITs等方式實現證券化,是否真的需要進一步上鏈?如果不能帶來新的金融優勢,僅僅是為了“鏈上化”而鏈上化,這是不可持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