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鯨新聞4月1日訊(記者 朱欣悅)叱咤中國酒業數十載的銀基集團創始人梁國興,近日因其香港豪宅的巨額交易再度引發市場關注。據財新報道,這位曾手握五糧液等一線名酒獨家經銷權的“酒業大亨”,其名下位于香港深水灣香島道的豪華別墅近期以4.8億港元高價易主。
梁國興執掌的銀基集團曾創下年營收近30億港元的輝煌業績,其商業版圖一度橫跨白酒經銷、品牌運營等多個領域。然而時移世易,這家昔日的“酒業帝國”最終在2021年從港交所黯然退市。銀基集團從巔峰到落幕的發展軌跡,某種程度上預示了傳統酒類經銷商在產業變革浪潮中面臨的轉型陣痛。
豪宅易主
深水灣香島道作為香港傳統豪宅區,歷來是富豪身份的象征。
據財新報道,此次交易的別墅實用面積為4597平方英尺,均價為每平方英尺10.2萬港元,土地注冊處文件顯示,買家通過離岸公司完成交易。此外,這棟別墅20年前的成交價是1.68億港元,不過,由于這棟別墅被抵押,早已由債主接手,最初以6億港元放售,最后降價1.2億港元才成交。
梁國興的銀基集團,曾是中國酒業渠道革命的標桿企業。
據了解,自1997年創立之初,銀基即成為五糧液東南亞地區經銷商,并于2001年成為五糧液52度酒系列國際免稅及完稅市場的總經銷商。
據官網資料顯示,銀基集團2000年獲得整個五糧液酒系列10年總經銷權(其后延長至2020年);2006年1月,獲得五糧液68度之10年獨家全國性經銷權;2011年成為山西杏花村汾酒55度40年青花汾酒及55度經典國藏汾酒產品的全球獨家總經銷商。
據業內人士透露,上述經銷商權需要的錢“至少是以億為單位”。
2009年4月,銀基集團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通過首次公開招股,成功籌集得10.35億港元資金,于香港公開發售部分錄得44倍超額認購,是名副其實的“酒業連鎖第一股”。
坊間傳聞稱,銀基鼎盛之時公司擁有私人飛機,老板和高管會乘坐私人飛機前往酒企,出手極為闊綽。
直至2012年白酒行業進入深冰期,高端酒企慘淡度日,不少酒企業績遭遇腰斬。受此影響,以名酒為主的銀基集團也開始艱難度日。
“銀基的困境本質是渠道‘去中介化’的必然結果?!卑拙菩袠I專家蔡學飛分析稱,“當廠家開始建設自有電商平臺和體驗店,傳統大商的生存空間就被擠壓?!?/p>
渠道變局
在困境中,銀基集團開始了B2B轉型。遺憾的是,轉型并未成功。
2021年,銀基集團爆發了債務違約危機,自此逐步沒落。
對于銀基的黯然出局,業內普遍認為,頻繁拿到高端白酒的獨家經銷商權利,使銀基集團忽略了自身的短板。直至白酒行業在經歷了黃金十年后迎來市場拐點,產品結構不合理、自身營銷體系薄弱、團隊穩定性差等問題頻發,銀基集團業績因此遭受重創。
有媒體報道稱,當年名酒為了走向世界推出了出口裝,價格和內銷產品存在價差,很多酒商都在利用價差套利,銀基深諳此道。
對于上述消息,并無實際信息可以佐證。可以確定的是,由于手握多個獨家經銷商權,銀基集團的生意“頗為傲嬌”。
一位銀基集團的工作人員曾向藍鯨產經記者描述過曾經的盛況,“那時候業務非常好做,有經銷商跟我們要100萬元五糧液的貨,我們都會告訴他‘500萬元以下不接單’。”
到了2016年,銀基“只接大商”成為明日黃花,不僅如此,銀基集團線下店可以使用五糧液字樣門頭的政策被取消,開始著力吸納煙酒店等小微經銷商入伙。
一位銀基的前員工對藍鯨財經記者點評該公司:自身經營有問題,但外力是主因,沒有把握住轉型的機遇。
銀基的案例并非孤例。曾同樣依賴名酒經銷權的不少酒業大商,近年紛紛轉型或收縮。取而代之的是抖音、京東等新渠道勢力,以及區域性團購商的崛起。
“現在酒企的渠道策略是‘雞蛋不放一個籃子’?!辈虒W飛指出,“茅臺i茅臺已能貢獻40%以上營收,這對傳統大商是致命打擊。”
梁國興曾依靠壟斷式經銷權建立商業帝國,卻在產業數字化轉型中折戟。在商業世界,唯一不變的只有變化本身。今天的顛覆者,明天也可能被顛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