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張桔 編輯丨謝長艷
關稅博弈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針對美國對華關稅的一再加碼,我國采取了強有力的反制措施。全球資本市場劇烈震蕩,但A股、港股平穩(wěn)落地,且“深蹲”又為投資者提供了入場的好時機。
在關稅博弈的背景下,兩條主線變得更加清晰:一是國產替代和自主可控,具體包括國產芯片、國產算力、光刻機等細分賽道等;二是消費內需,具體包括旅游、酒店、乳業(yè)、新能源車等。
而恰逢四月財報高峰,投資者亦能找到具體的財務指標,以此去支撐這兩條主線中的優(yōu)秀標的。
整體看A股上市公司的質量,依然有很強的韌性。
截至4月10日,A股已累計有1325家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年報,其中1146家盈利,179家虧損,合計營收為39.69萬億元,同比增長0.36%,合計凈利潤為4.11萬億元,同比增長6.4%。從凈利潤變動幅度來看,754家公司凈利潤同比增加,571家凈利潤同比下降。
從凈利潤來看,269家公司凈利潤超10億元,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yè)銀行排名居前。從凈利潤增幅來看,237家公司凈利潤增幅超50%,廣西能源、華北制藥、安迪蘇排名居前。
核心龍頭股交出的更是一份份優(yōu)異的答卷,比如貴州茅臺,2024年度實現(xiàn)營業(yè)總收入1741.44億元,同比增長15.66%;利潤總額1196.39億元,同比增長15.41%;歸母凈利潤862.28億元,同比增長15.38%,公司實現(xiàn)日賺3.28億元。
回看歷史,四月往往是題材股退潮和價值股上位的時期。國產替代和消費內需兩條主線,短期誰能帶領大盤到達更高的點位,就看資金的喜好以及隨機出現(xiàn)的事件刺激。而國產替代下的科技板塊勝算概率更大,畢竟在國家政策大力扶持的當下,科技板塊中的重要突破如雨后春筍般遍地開花,涉及機器人、國產算力、大模型、半導體、端側芯片、光刻機、AI醫(yī)療等多個細分領域。人工智能時代,AI+的思路亦如當年的互聯(lián)網+場景。
長期看,兩條主線誰能走得更長遠,就看誰的基本面更勝一籌。放眼消費內需,無論是新能源的固態(tài)電池、受政策力捧的傳統(tǒng)大消費,還是在產業(yè)層面突破的創(chuàng)新藥,當前均呈現(xiàn)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
或許價值與成長的天平會在較長時期呈現(xiàn)勢均力敵的狀態(tài)。投資者若想在熟悉的領域尋覓風景,可以在上述領域抱緊龍頭股,期待聞到夏日的芳香。
四月未央,宜深挖洞、廣積糧。?
(本文已刊于04月12日出版的《證券市場周刊》。文中提及個股僅作舉例分析,不作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