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韓宜珈
9月24日開始,A股持續走高,雖然國慶假期A股休市,但仍未能阻擋住投資者的熱情。國慶節后首個交易日,創業板指數大漲17.25%,北證50指數大漲24.71%,深證成指大漲9.17%,科創50指數大漲17.38%。A股市場延續節前的漲勢,多個指數漲幅刷新歷史紀錄。
10月8日,A股的成交額更是首次突破3萬億元大關,達到近3.49萬億元,創出歷史新高。
隨著投資市場的火熱,A股市場卻出現了“減持潮”。數據顯示,9月24日至10月8日期間,共有145家上市公司發布了減持公告。其中,僅10月8日當日,就有56家上市公司公告股東減持。
中小規模減持頻繁
數據顯示,在2024年第三季度,A股市場共490家上市公司宣布了股東減持計劃。此次減持“熱潮”主要集中在個人股東和公司高管等,暫未出現第一大股東減持的動向。
其中,聞泰科技較為被市場關注。10月1日,聞泰科技發布公告,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珠海融林股權投資合伙企業(以下簡稱“珠海融林”)披露其減持計劃公告。本次新增減持實施主體為珠海融林一致行動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格力電器”)。截至公告日,格力電器持有公司股票3585.89萬股,占公司總股本2.89%。
珠海融林是持有聞泰科技6.44%股份的第三大股東。而格力電器更是曾經斥資30億元參與聞泰科技對安世半導體的收購,彼時格力電器為聞泰科技的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為12.33%。現如今,經過一系列減持,格力電器持股比例已降為2.89%,是聞泰科技的第八大股東。
減持消息披露后,10月9日,聞泰科技收盤價報34.53元,較前一交易日下跌4.08%,10月10日,聞泰科技股價繼續下跌4.72%。
從減持比例上看,本輪減持公告中,小規模減持的主體占多數。在9月24日至10月8日期間,發布減持公告的有145家,減持主體合計240個。在240個減持主體中,減持比例超1%的主體共計71個,其余169個主體的減持比例均小于等于1%,整體減持幅度較低。
具體來看,計劃減持比例最高的為萬朗磁塑。10月8日公司發布公告稱,持股5%以上股東金通安益因自身資金需求,擬于公告披露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3個月內,以集中競價、大宗交易方式合計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720萬股,減持比例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8.42%。
值得注意的是,半年報數據顯示,金通安益持有萬朗磁塑8.42%股份,本次減持計劃結束后,金通安益相當于“清倉”了持有股份。
10月7日,中電港公告,股東國家集成電路基金計劃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1,953,080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2570%。股東國風投基金計劃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和大宗交易方式合計減持不超過1,302,053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1713%。股東中電坤潤基金和中電發展基金計劃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合計減持不超過1,831,337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2410%。
同樣是10月7日,招商公路公告,公司股東泰康人壽計劃自減持計劃公告發布之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連續90日內以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2728.13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4%。泰康人壽持有公司股份占公司總股本比例5.38%,減持原因為根據其資產配置需求和相關投資決策,減持股份來源為公司首次公開發行前取得的股份。
上文提及的中電港和招商公路,股東減持股份均為首次公開發行前取得的股份。
減持方式在變化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今年減持新規的頒布,此次“減持潮”中,部分上市公司股東籌劃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出讓股份。
今年5月24日,證監會正式出臺部門規章《上市公司股東減持股份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減持新規”)、部門性文件《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變動管理規則》,與證監會2020年頒布的部門性文件《上市公司創業投資基金股東減持股份的特別規定》共同形成“1+2”的減持規則體系。
減持新規的發布,嚴格規范了大股東減持的情況。新規明確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在破發破凈、分紅不達標等情形下不得通過集中競價或者大宗交易減持等情形,同時全面封堵各類繞道減持。進一步明確大股東、董監高在離婚、解散分立、解除一致行動關系等情形下的減持規則,防范利用“身份”繞道減持等等。
據不完全統計,在9月24日至10月9日期間,共計61家上市公司發布了股權轉讓公告,其中,共有28家上市公司的股權轉讓方涉及公司控股股東,包括華陽國際、誠邦股份、沃格光電、三孚新科、愛朋醫療等17家公司的股東將股權轉讓給了私募基金。
10月8日,華陽國際公告,收到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唐崇武及其一致行動人徐華芳、淮安中天、淮安旭天的通知,唐崇武、徐華芳擬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將其所持有的982.5萬股公司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5.01%)轉讓給皋頤鶴鳴。本次協議轉讓完成后,皋頤鶴鳴、子呈嘉晟分別持有5.01%公司股份。本次股份轉讓價款合計為1.02億元,即10.386元/股。
在涉及轉讓的私募基金中,大部分機構為中小型私募。除了受讓文峰股份控股股東股份的嘉鴻私募管理規模在20億元-50億元之間。其余幾家私募,包括受讓誠邦股份實控人方利強股份的期期投資、受讓華孚時尚控股股東華孚控股股份的興健私募、受讓康隆達控股股東東大針織股份的合林基金與鉅銀基金,管理規模均在10億元以下。
此次減持風波,各大股東的套現情況也備受市場關注。9月27日,浩云科技多個股東減持,減持股份總共占公司股本比例約為3.74%,按公告日收盤價格累計套現金額達到1.307億元。9月27日,掌閱科技發布公告,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張凌云計劃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877.79萬股,占公司股本總數的2%,按公告日收盤價格可套現1.59億元。
10月7日,北新建材的股東賈同春擬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350萬股,減持比例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0.21%,減持比例達到5.09%,按照北新建材10月8日收盤價計算,套現金額也達到1.08億元;前文提及的萬朗磁塑,按10月8日收盤價預計可套現2.03億元。
對于近期的減持動態,經濟學家任澤平在媒體平臺表示,“建議規范上市公司減持,不分紅、破發、破凈、財務粉飾的上市公司嚴禁減持,直到把公司經營好、為股東創造價值為止。對于清倉式減持的上市公司,嚴格審查財務規范和經營健康情況,避免造假上市圈錢割韭菜。”
無論是減持新規的發布,還是減持管理辦法的修訂,都是為了進一步規范上市公司股東減持股份行為,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維護證券市場秩序,促進證券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