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朱敬凱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希望”,000876.SZ)近期發布公告稱,在9月底的第九屆董事會第三十五次會議上,審議通過了《關于終止2022年員工持股計劃的議案》。
根據方案,公司綜合考慮當前行業市場環境等因素,繼續實施 2022年員工持股計劃(以下簡稱“員工持股計劃”)已難以達到預期的激勵目的和效果。根據有關規定,經過員工持股計劃第三次持有人會議、公司第九屆董事會薪酬與考核委員會2024年第一次會議審核同意后,董事會決定終止本次員工持股計劃。
2022年,新希望公布的這份員工持股計劃是為了激勵公司員工更好地完成業績,將業績與長期激勵掛鉤,從而實現公司長期發展目標,促進公司持續、健康、長遠地發展。但如今終止計劃,背后又有何隱情?
期內資產負債率超70%
當年新希望提出員工持股計劃,有個重要背景。公司在2021年業務進入虧損期,凈利潤巨虧95.91億元,相較2020年同期凈利潤49.44億元,同比大幅下降了293.98%,公司股價也進入一個下行周期,市值從2020年頂峰逐漸回落。
公司對外表示,與2022年制定激勵計劃時相比,當前公司所處的外部環境、內部戰略都發生了變化,經營目標也實時做調整。一方面是根據國家調控生豬產能的外部方向,對出欄量進行了相應控制,另一方面是必須從以前“規模上量”轉為“高質量發展”的內在發展要求上來。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上半年全國生豬價格上漲1.4%,受供需關系影響,生豬價格連續四個月上漲。不過進入9月,生豬行情整體出現下行趨勢,據國家統計局9月24日數據顯示,9月中旬生豬價格環比下降3.0%,為19.2元/公斤。
華福證券9月30日發布的研報表示,短期看,近期豬價有所調整,反映市場預期降低和去庫存導致2024年第四季度壓力前置。
新希望公告中提到,外部環境發生較大變化,在當前產業格局中,繼續過度追求銷量的增長不利于產能穩定,也不利于公司盈利與股東回報,最終也無法實現對員工的有效激勵。公司綜合考慮當前行業市場環境等因素,繼續實施員工持股計劃已難以達到預期的目的和效果。
同時,激勵效果不如預期也體現在公司近年來的業績表現。今年上半年,新希望實現營業收入495.77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28.62%,凈利潤為-12.17億元,上年同期為-29.83億元,較去年同期有所收窄。業務方面,飼料業務作為核心板塊,收入達 328.85億元,同比下滑 16%,占營業收入的 66.33%;豬產業收入微增3.02%達146.72億元,占總營收29.6%,不過豬產業毛利率仍為負值,即-4.05%,顯示該板塊經營壓力巨大。
從2024年半年報公告來看,公司得益于今年二季度豬價回升及內部結構調整,實現了從一季度虧損19.34億元到二季度盈利7.2億元的轉變。與此同時,公司通過民生銀行股權投資獲得穩定收益,一季度與二李度分別貢獻盈利4.2億元和2.8億元。不過,公司資產負債率仍舊高達72.99%,報告期內公司自有現金流為-7.21億元,去年同期為4.36億元。
近年來,新希望采取了多種融資手段,包括非公開發行股票、發行可轉債、項目轉讓及定增計劃調整等,但今年上半年,公司的貨幣資金已經無法覆蓋公司的短期借款。從公開數據看到,2024年6月末,公司貨幣資金為108.08億元,短期借款為196.5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93.99億元,長期借款甚至高達247.53億元。
同行積極回購擬實施員工持股計劃
從同行發布的2024年上半年業績看,得益于養殖成本下降與生豬行情回暖等因素,多家豬企普遍實現營業收入與歸母凈利潤的正向增長。
其中,牧原股份(002714.SZ)、溫氏股份(300498.SZ)實現歸母凈利潤分別為8.3億元、13.27億元;小市值豬企中,ST天邦、天康生物的盈利規模居前,分別為8.41億元、2.76億元。
除了行業回暖帶動業績外,多家生豬養殖企業也積極實施回購。溫氏股份9月份披露,擬使用自有資金9億元至18億元回購股份,用于實施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并且已于9月20日實施首次回購,成交總金額 3587.81萬元。
9月26日,牧原股份公告,擬使用自有資金或自籌資金以集中競價交易的方式回購公司股份,本次回購總金額不低于30億元且不超過40億元(均含本數),擬全部用于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計劃。
有業內人士對《投資者網》表示,“公司采取回購是從自身經管情況、業務前景、盈利能力等各方面考量,表明管理層對公司未來業務發展有信心。同時,回購也能起到穩定股價、提高投資者信心的作用。”
在同行普遍業績扭虧及積極回購的趨勢下,新希望作為兼具飼料與豬肉業務的大型企業,上半年歸母凈利率仍為負,并且豬產業的毛利率也為負值。而且,公司還在當下資本市場火熱的情況下突然終止了員工持股計劃,與其他同行業豬企做出了截然相反的抉擇。
有媒體報道,新希望目前借力人工智能學習如何智慧養豬,從稱重到喂養、體檢、防疫等各環節,數智化正在全面鋪開,助力養豬行業提質增效。公司對外介紹,為了更加高效和精細化地管理,新希望科研團隊研發了一系列智能化應用儀器,其中就包括第三代使攜式估重設備,無需趕豬出欄,只要飼養員拿著設備輕輕一掃,不到5秒就可以稱出豬只體重,估重精度能夠達到98%。
當下,傳統養殖業都在借助人工智能技術,提升教幫化建設,提高生產效率,從而降低養殖成本。不知道在這些“黑科技”的加持下,能否助力新希望未來的業績表現。(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