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張偉
目前,我國已是全球半導體行業第一大市場,但受境外封鎖影響,自主可控成為國內半導體行業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半導體設備及精密零部件的國產替代正在加速進行。與此同時,國家出臺相關政策,鼓勵一些符合條件的半導體產業鏈公司上市,借助資本力量做大做強,盡早實現半導體行業完全國產化。
8月16日,半導體設備零部件制造商江蘇先鋒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先鋒精科”)在上交所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成功過會。就在同一天,珂瑪科技(301611.SZ)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珂瑪科技上市之前,同行業公司中只有富創精密(688409.SH)于2022年10月登陸科創板。
8月23日,先鋒精科提交注冊。最終,先鋒精科能否成為半導體設備零部件行業第三家A股上市公司,還有待觀察。
手握兩大龍頭客戶
據了解,半導體設備是指用于制造各種半導體產品的生產設備。作為半導體設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精密零部件的質量、性能和精度優劣直接決定了半導體設備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圖表1:先鋒精科產品在半導體產業鏈的位置?
(圖片來源:招股書)
先鋒精科表示,公司是國內半導體刻蝕設備和薄膜沉積設備關鍵零部件的制造專家,尤其在技術難度僅次于光刻設備的刻蝕設備領域,公司是國內少數已經量產供應7nm及以下國產刻蝕設備關鍵零部件的供應商,直接與國際廠商競爭。
營收構成顯示,2021年至2023年及今年前3個月,先鋒精科的產品應用于刻蝕設備、薄膜沉積設備的收入在其總營收中的占比分別為82%、89%、77%及82%,其他收入來自醫療領域和光伏領域。
先鋒精科還提到,半導體設備零部件市場的細分領域眾多,不同細分品類技術要求和技術難點有所不同,公司自設立時起即與國產半導體設備龍頭企業共同成長,具有先發優勢。行業特殊性,讓先鋒精科與大客戶深度綁定。
客戶名單顯示,自2021年以來,中微公司(688012.SH)、北方華創(002371.SZ)始終位列先鋒精科的前兩大客戶,來自這兩家公司的收入在先鋒精科各期營收中的占比均超過50%,最高時(2022年)達68%。
公開資料顯示,中微公司曾研制出國內第一臺電介質刻蝕機,是我國集成電路設備行業的領先企業。北方華創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半導體設備公司,產品包括等離子體刻蝕設備、物理氣相沉積設備、化學氣相沉積設備等。
值得一提的是,中微公司還是先鋒精科的股東。2021年12月,先鋒精科第三次股權轉讓時,中微公司投資1000萬元獲得0.59%股權。本次IPO前,中微公司持有先鋒精科1.93%股權,為其第九大股東。
公司業績曾有波動
雖然一直有兩大客戶的支持,但在過去幾年,先鋒精科的業績也存在波動。
財務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3年,先鋒精科分別實現營收2.02億元、4.24億元、4.70億元和5.58億元,各期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844.93萬元、1.05億元、1.05億元和0.80億元。2021年,先鋒精科實現扭虧為盈。
不過,先鋒精科2023年“增收不增利”,在營收較2022年增加近億元的情況下,歸母凈利潤卻減少了2500萬元。
對于業績變動,先鋒精科在第二輪審核問詢的答復中表示,2023年上半年,公司業績波動系受行業周期性波動影響,2023年下半年起,下游市場回暖,公司業績向好。先鋒精科認為,公司業務不存在市場空間較小、成長性不足等風險。
最新的招股書(注冊稿)中,先鋒精科披露了2024年上半年財務數據,營業收入為5.48億元,同比增長147%;歸母凈利潤為1.12億元,同比增長314%。
對于上半年業績大幅增長的原因,先鋒精科表示,自2023年下半年起,隨著下游半導體設備市場重新步入上行周期及國產化進程持續推進影響,2024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水平大幅增長。
同行業公司中,富創精密上半年的營收、凈利潤為15.06億元和1.2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82%和27%;珂瑪科技的營收為3.85億元,凈利潤為1.39億,分別同比增長64%和309%。從上半年情況看,半導體設備零部件行業已經整體回暖。
同時,先鋒精科還披露了2024年全年業績預測,預計實現營業收入10億元至11億元,同比增長79%至97%;預計實現扣非凈利潤1.90億元至2億元,同比增長138%至151%。
先鋒精科表示,2024年全年業績猛增,主要來源于半導體領域核心產品的持續增長。不過,先鋒精科也提到,2024年財務數據為公司初步預計的結果,未經會計師審計或審閱,不構成公司的盈利預測或業績承諾。
IPO前分紅過億元
募資用途顯示,先鋒精科本次IPO擬募資5.87億元,其中9494.94萬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引人關注。就在IPO期間,先鋒精科進行了多次分紅。
據招股書披露,2020年,先鋒精科虧損3844.93萬元,分紅30.51萬元。2021年,先鋒精科盈利1.05億元,分紅8267.50萬元,占當年凈利潤的79%。2022年,先鋒精科盈利1.05億元,分紅2500萬元,占當年凈利潤的24%。統計顯示,先鋒精科IPO前累計分紅1.08億元,大約與2021年凈利潤相當。
股權關系顯示,先鋒精科創始人游利及其家族通過直接和間接方式合計持有先鋒精科約35%股份,由此計算,游利及其家族將分得近4000萬元。在分紅用途中,先鋒精科提到,用于相關股東向公司實繳投資款。
在第一輪問詢中,對于IPO期間存在大額現金分紅,又募集資金進行“補流”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先鋒精科回復稱,業務規模擴大使得公司對于營運資金的需求持續增加。本次部分募集資金用于補充流動資金能夠有效補充運營資金,滿足公司持續研發投入及業務規模擴大的需求,為公司持續經營和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今年以來,監管加強了對“一邊分紅、一邊募資補充流動資金”的管理。4月30日,上交所、深交所提出,將對口碑聲譽、上市前突擊“清倉式”分紅等事項實行負面清單式管理。受此影響,一些IPO企業主動撤回。
監管收緊,對先鋒精科的募資需求也有一定影響。2023年6月的招股書顯示,先鋒精科擬募資2.08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隨后調整為9494.94萬元。不過,先鋒精科也“不差錢”。財務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末,先鋒精科的貨幣資金為2.79億元,同期經營現金流凈額為1097萬元。(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