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張偉
8月23日,抗艾藥物生產商江蘇艾迪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艾迪藥業”或“公司”,688488.SH)發布2024年半年報。
報告顯示,艾迪藥業今年上半年的營收為1.81億元,同比下降24.16%;歸母凈利潤為虧損4543.46萬元,去年同期虧損959.99萬元。
對于凈利潤虧損同比擴大的原因,艾迪藥業表示,主要系主營業務毛利較上年同期減少2638.15萬元、研發費用較上年同期增加1675.54萬元所致。
年報顯示,2021年至2023年,艾迪藥業持續虧損,三年虧損合計達2.3億元。為了扭虧為盈,艾迪藥業也有所動作。
8月1日,艾迪藥業發布公告稱,擬通過支付現金方式收購南京南大藥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南大藥業”)31.16%股權。在這之前,艾迪藥業已持有南大藥業19.96%股權。本次收購完成后,艾迪藥業將獲得對南大藥業的控制權。
艾迪藥業表示,控股南大藥業,將實現“人源蛋白原料制劑一體化”戰略布局,促進公司人源蛋白業務的快速發展。半年報顯示,人源蛋白粗品的營收占比為40.49%,是艾迪藥業第二大收入來源。
若能拿下南大藥業的控制權,艾迪藥業又能否快速實現產業協同,盡早扭虧為盈,還有待觀察。
上半年虧損同比進一步擴大
公開資料顯示,艾迪藥業成立于2009年,2020年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公司起步于人源蛋白產品的生產與銷售。隨后,艾迪藥業將業務拓展至抗艾藥物領域,形成了抗艾藥物和人源蛋白“雙輪驅動”的發展模式。
營收構成顯示,艾迪藥業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81億元。其中,新藥收入8163.39萬元,占主營收入的45.08%;人源蛋白收入7332.1萬元,占主營收入的40.49%;普藥、診斷設備及試劑的營收占比相對較低,分別只有11.77%和2.65%。
圖表1:艾迪藥業的主營構成?
(圖片來源:2024中報)
公司的發展歷程顯示,人源蛋白與新藥在艾迪藥業的營收占比中形成了“此消彼長”的關系。據招股書(注冊稿)披露,上市前三年(2017年至2019年),人源蛋白的營收占比高達75%,今年上半年只有40%;新藥則從(2019年)最低時的不足10%,到今年上半年已經超過45%。
艾迪藥業上市前曾表示,公司一方面把握政策紅利,加速推進抗艾在研產品的研發進程,形成“抗艾診療一體化”的服務范式;另一方面繼續發揮人源蛋白的技術、資源優勢,鞏固行業地位,形成“自我造血”“創新投入”的良性互動。
不過,公司上市后,艾迪藥業的業績卻大幅“變臉”。財務數據顯示,上市前三年(2017年至2019年),艾迪藥業的凈利潤分別為-3798.65萬元、861.79萬元、3364.89萬元。2020年(上市當年),艾迪藥業的凈利潤達3977.18萬元。
2020年,也是自2016年公開財務數據以來,艾迪藥業盈利能力最強的一年。但那之后,艾迪藥業連續三年虧損。2021年至2023年,公司凈利潤分別為-2989.94萬元、-1.23億元、-7637.17萬元,三年虧損合計2.3億元。
艾迪藥業表示,2021年虧損是因為“人源蛋白的產品結構發生變化,低毛利率產品銷售同比增加、高毛利率產品銷售同比減少”;2022年、2023年的虧損原因,均為“加大創新藥推廣力度,銷售及管理費用同比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三年半虧損的原因中,艾迪藥業都提到了研發投入同比增加的問題。比如,2021年同比增加2635.92萬元,2022年同比增加1600.93萬元,今年上半年同比增加1675.54萬元。
財務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艾迪藥業的研發費用分別為4767.09萬元、6390.76萬元、8418.22萬元。今年上半年為4649.94萬元。同期,艾迪藥業的營收合計10.92億元,近三年半的整體研發費用率達23%。
除了研發費用,艾迪藥業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同樣不低。2021年至2023年,這三項費用合計在主營收入中的占比分別為53.15%、94.78%、63.9%,今年上半年為82.7%。故有分析指出,“三費”的營收占比居高不下,是艾迪藥業近幾年難盈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持續新藥推廣加上研發投入,也讓不少機構看好艾迪藥業的前景。華安證券認為,艾迪藥業的核心產品艾諾韋林(ACC007)及艾諾米替(ACC008)作為國產首個HIV第三代口服新藥、首個口服三聯復方單片,看好核心產品的市場稀缺性及放量能力,以及公司在艾滋病領域的大單品領先優勢及全面的產品布局。
但與此同時,公司長期虧損也讓艾迪藥業的現金流吃緊。截至今年6月末,艾迪藥業因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7836.20萬元,上年同期為-1.19億元。2021年以來,艾迪藥業半年報的經營現金流凈額均為負數。
8月23日,艾迪藥業發布公告稱,擬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億元(含本數),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后的募集資金凈額全部擬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公告中提及的特定對象,正是艾迪藥業實控人之一的傅和亮。本次發行前,傅和亮、Jindi Wu夫婦合計控制艾迪藥業45.43%表決權。本次發行的股票將由傅和亮全額認購。發行完成后,傅和亮、Jindi Wu夫婦仍為艾迪藥業的實控人。
2.36億收購“現金奶牛”
算上今年上半年,艾迪藥業近三年半的虧損已超過2.7億元,如果只靠大股東“輸血”,對艾迪藥業來說,顯然是不夠的。就像其在招股書(注冊稿)中提到的那樣,要實現“自我造血”。而從2022年開始,艾迪藥業就已有所動作,今年更是加大并購力度,實現產業協同。
8月1日,艾迪藥業發布公告稱,擬通過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華西銀峰、湖南可成、許志懷、陳雷、姚繁狄合計持有的南大藥業31.16%的股權,交易對價1.5億元,此次收購完成后,艾迪藥業將取得對南大藥業的控制權。
據公告披露,2022年7月,艾迪藥業斥資8600萬元向江蘇盛豐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盛豐醫療”)購買南大藥業19.96%股權。兩年之后,艾迪藥業再度加碼收購南大藥業股權。
算上本次交易,艾迪藥業共花費2.36億元,以持有南大藥業51.13%股權。但交易中存在溢價過高等問題,導致艾迪藥業被監管問詢。上交所要求艾迪藥業對本次收購的交易架構、資金來源、歷次估值、業務協同等問題進行說明。
圖表2:艾迪藥業對上交所的問詢回復?
(圖片來源:上市公司公告)
財務數據顯示,2022年和2023年,南大藥業的營收分別為4.87億元、4.03億元,凈利潤分別為3874.1萬元、2905.14萬元。同期,艾迪藥業的營收分別為2.44億元、4.11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24億元、-7607萬元。雖然南大藥業2023年凈利潤同比有點下滑,但相對于持續虧損的艾迪藥業來說,南大藥業算是一只不錯的“現金奶牛”。
除了“錢景”可嘉,南大藥業還能為艾迪藥業帶來業務增量。2022年和2023年,艾迪藥業分別向南大藥業銷售尿激酶粗品6337.14萬元、1.62億元。2023年,南大藥業成為艾迪藥業的第一大客戶,銷售貢獻率達39.42%。
艾迪藥業表示,自2022年7月投資南大藥業以來,2023年實現人源蛋白粗品收入2.6億元,同比增長81.11%;2023年南大藥業帶來的人源蛋白業務收入在公司相關業務收入中的占比超過60%,南大藥業注射用尿激酶制劑2023年毛利率也同比提升了6.61%。
艾迪藥業還提到,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將實現從粗品供應、原料藥生產到尿激酶制劑生產的“人源蛋白原料制劑一體化”戰略布局,協助南大藥業生產高質量的尿激酶制劑,并深度布局人源蛋白業務,未來將以南大藥業平臺開發和生產多種人源蛋白藥物制劑。
不過,由于兩次交易的高溢價,也將推高艾迪藥業的商譽。截至2023年末,艾迪藥業的商譽為1323.93萬元。本次交易完成后,經測算將新增商譽2.14億元。商譽的大幅增加,是否會影響艾迪藥業未來業績,還有待觀察。
對于本次收購的資金來源,艾迪藥業向上交所回復稱,將通過向銀行貸款(不超過8974.37萬元)、控股股東提供4000萬元無息借款、公司自有資金,三種方式相結合,籌集交易資金。
半年報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艾迪藥業的貨幣資金余額為2.17億元,加上通過定增向控股股東募資1億元用于“補流”,艾迪藥業加碼收購南大藥業股權的資金應該不成問題。
而在國家倡導產業協同的政策導向下,艾迪藥業控股南大藥業后,能否實現“1+1大于2”的效果,最終盡早扭虧為盈,投資者可持續關注。(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