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3日,“券商人事”公眾號爆料,國聯民生證券研究所副所長、科技組組長、電力設備與新能源行業首席分析師賀朝暉已入職華金證券,擔任副所長、電力設備與新能源行業首席分析師。
4月3日,“券商人事”公眾號爆料,國聯民生證券研究所副所長、科技組組長、電力設備與新能源行業首席分析師賀朝暉已入職華金證券,擔任副所長、電力設備與新能源行業首席分析師。這一人事變動引發市場關注,尤其是考慮到不久前國聯民生證券研究所所長楊燁輝同樣投身華金證券。
從兩位研究所管理人員的履歷來看,楊燁輝擁有16年的產業與證券研究經驗,涵蓋實體產業與證券研究領域,曾先后任職于江中藥業、默沙東制藥市場部,后轉型至證券行業,歷任招商證券、華泰證券、天風證券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最終在國聯證券研究所擔任所長。而賀朝暉則是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碩士,在電力項目成本分析、行業政策研究等領域擁有豐富經驗。曾在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美國能源外企等機構任職,后進入證券行業,曾就職于東興證券、申港證券、國聯證券。
圖片人物系賀朝暉
兩人相繼出走,或與國聯民生證券的合并背景不無關系。2025年1月3日,國聯證券取得中登公司出具的《證券變更登記證明》,宣告著國聯證券與民生證券的合并正式落下圓滿的帷幕。
合并之后,研究所的管理架構勢必面臨一定程度的重構。
在證券行業,研究所的核心價值往往依賴其市場認可度,而這一認可度最直接的體現便是基金分倉傭金。Wind數據顯示,在2021年之前,國聯證券和民生證券的基金分倉傭金排名均處于中后位。然而,2022年、2023年,民生證券的分倉傭金排名一路攀升至28名和17名,而同期國聯證券仍徘徊在40名左右。
圖片系民生證券分倉傭金排名情況
圖片系國聯民生證券分倉傭金排名情況
一般而言,業務實力越強的會占據更加主導的地位。由于民生證券研究所實力更強,合并后的國聯民生證券在內部權力、資源分配上可能向其傾斜。如若如此,對于原國聯證券研究所的管理人員而言,這一變化無疑帶來了落差,甚至可能成為他們選擇離開的重要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合并后的國聯民生證券在分倉傭金上實現了排名的大幅度躍遷,由2023年的38名上升到了2024年的第5名,分倉傭金收入從1.03億元上升至2.37億元。
楊燁輝、賀朝暉的去向華金證券,近年來在研究領域展現出強烈的進取心。Wind數據顯示,2018年華金證券的基金分倉傭金排名僅為72名,但此后幾年穩步爬升,至2023年已升至53名。盡管相較于行業頭部券商仍有差距,但其在研究所投入上的持續加碼顯而易見。
圖片系華金證券分倉傭金排名情況
然而,華金證券研究所也面臨著研究人才流失的挑戰。今年2月,華金證券研究所原所長孫遠峰離任,并正式加盟太平洋證券,出任總經理助理兼研究院執行院長。此外,Choice終端數據顯示,2024年初,華金證券分析師從業人數為24人,而截至4月3日,這一數字已下降至16人,顯示出較高的人員流動性。
值得關注的是,中小券商對研究所的投入往往受限于整體盈利能力和資本實力,因而導致研究所人才的流動性較高,華金證券是否能夠真正留住新引進的核心研究力量,并將其產出轉化為更強的市場競爭力,仍需要時間來檢驗。
內容來源:機構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