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鯨新聞4月28日訊(記者 祁和忠?敖玉連)今年年初,我們提及中銀基金面臨專業人才匱乏的困境,而今這一問題仍在持續發酵。
4 月 9 日開啟發行的中銀中證 A500 指數增強基金,原計劃于 4 月 25 日收官,卻在 4 月 23 日宣告延長募集至 4 月 30 日。這一延長募集之舉,背后牽扯出的不僅是指數基金行業內卷的激烈現狀,更與中銀基金經理層的專業素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從自身情況來看,中銀基金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其控股股東中行賦予了它強大的銷售渠道資源,這本應是其在市場中大展拳腳的有力支撐。然而,近年來專業人才的大量流失,致使公司在股票主動投資領域顯得力不從心。
在此情境下,中銀基金若能審時度勢、揚長避短,專注于發行完全被動跟蹤指數的傳統指數基金,或是能在市場中尋得一方天地。但事與愿違,中銀A500 指數增強基金的發行,恰似在自身短板上冒險試探。
以中銀滬深300 指數增強基金為例,2025 年 1 季報顯示,其近三年累計業績僅跑贏業績比較基準 0.6 個百分點。這般表現,實在難以讓投資者對中銀基金的指數增強產品樹立信心。投資者期望的是穩健且具有一定超額收益的基金產品,可中銀基金目前在指數增強領域所展現出的實力,與這一期望還有較大差距。
再者,中銀基金在“知彼” 方面也存在明顯不足。
中證 A500 指數增強基金賽道群雄逐鹿,興證全球、中歐、博道等基金公司早已布局,并憑借出色的主動權益投資能力,在指數增強基金管理上取得了顯著優勢。以興全滬深300 指數增強基金為例,截至 2025 年 1 季度末,過去三年累計跑贏業績比較基準近 14 個百分點,這一成績遠超中銀基金。
相比之下,中銀基金的專業短板暴露無遺,其在產品設計與定位之初,未對競爭對手深入研究,便貿然闖入這一競爭激烈的賽道。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這句古訓在金融市場同樣適用。中銀基金專業知識的欠缺,使其在行業內卷的浪潮中迷失方向,陷入被動局面。
我們誠摯希望中銀基金的經理層能痛定思痛,切實加強專業知識學習,深入了解自身優勢與不足,精準把握市場動態與競爭對手實力。唯有如此,方能擺脫當前的不利境地,不辜負控股股東中國銀行以及廣大投資者長期以來的厚望,重回穩健發展之路,為投資者創造更多價值。
未來,中銀基金若能正視問題,積極求變,在專業人才引進與培養、產品策略優化等方面下足功夫,或許還能在指數增強基金乃至整個基金市場中覓得新機,重塑往日輝煌。
但當下,其亟需做的便是停下盲目擴張的腳步,重整旗鼓,深挖內部潛力,提升核心競爭力,以在金融市場中穩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