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鯨新聞4月27日訊(編輯 李夢琪)4月27日下午,上海報業集團43樓融媒創新中心變得熱鬧起來,一場關于人形機器產業發展的研討吸引了無數產業鏈上下游專業人士的關注,現場座無虛席。
據悉,這是一場上海覆蓋人形機器人產業鏈最全面的閉門研討會,覆蓋人形機器人整機企業、核心部件企業、應用場景企業。來自頭部企業、產業協會、高校教授等各方領軍者,共聚上海!
2025藍鯨“人形機器人”高端閉門研討會由藍鯨新聞主辦,閔行區吳涇鎮人民政府、財聯社、科創板日報、蜂網協辦,上海大零號灣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吳涇經濟發展有限公司支持,上海市人工智能行業協會特別支持。
藍鯨新聞總編輯王道軍為活動致開幕辭,他表示人形機器人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未來之問”,不僅因為它代表了全球科技競爭的戰略高地,更因為它承載著人類對生產力變革與社會發展的無限想象。
作為上海報業集團主管主辦的專業財經媒體,藍鯨新聞以媒體之力助推產業“破圈”生長,定期舉辦的“上海之巔”等系列高端圈層活動,聚焦資本市場與產業核心議題,深度鏈接投資圈、產業圈、媒體圈,旨在推動行業交流與合作,共同探索未來的發展方向。“今天,我們在上海報業集團舉辦此次研討會,期待以閉門研討的形式,碰撞出更具前瞻性和實踐性的火花?!?/p>
上海市閔行區吳涇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陳紅銘為活動進行特別致辭,期待未來能夠鏈接各方的資源,共同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吳涇鎮坐擁黃浦江岸線13.7公里,素有“浦江第一灣”的美譽,近年來吳涇鎮經濟發展質量不斷向上,2024年全年稅收收入123億,非房產稅收增長在20%以上。
據陳紅銘介紹,在產業布局上,吳涇鎮緊扣?“天生能材”?戰略,聚焦民用航空、新材料、養老科技三大區鎮重點協同產業布局,成立專班運作,采用“招服一體化”雙輪驅動模式,推動存量企業服務與增量項目招引齊頭并進。
吳涇鎮經發公司總經理徐佳麟對吳涇鎮的產業生態與布局進行了更深度介紹,他們規劃在浦江第一灣打造生態科創與人文交流的區域,??主要規劃的硬核產業包括生物醫藥、航空航天以及能源材料等緊扣上海萬億乃至千億級主賽道。
徐佳麟透露今年?6?月上海唯一的養老科技產業園即將在吳涇落地,人形機器人在未來的養老科技產業的應用將會非常廣泛,他也希望更多人關注閔行、投資閔行,運用AI機器人技術進一步提升產業成長空間。
上海市人工智能行業協會秘書長鐘俊浩進行特邀發言,表示期待大家共同努力做一些切實、可行、有效的真正幫助人類解決問題的機器人。他認為面向未來,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的關鍵在于技術融合和突破,主要聚焦在三方面:一是打造人形機器人的大腦小腦,做好軟硬件的協同;二是突破肢體的關鍵技術,實現場景落地;三是構建標準體系和完善產業生態。
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熊蓉以“具身智能機器人發展挑戰與落地進展”為主題進行了分享,她表示這兩年產業界和科技界的兩大熱點詞匯是具身智能和人形機器人,但從最終發展視角來看,其實要打造的是能夠具身智能作業的機器人。人形機器人代表一種通用的形態,能夠更好地去適應人類生存的環境,?操作人類為自己制造的各種物體工具等等,但是它要?去應用的話,必須要具有行為的智能。
開普勒機器人CEO胡德波的發言主題是人形機器人工業場景落地探索,他在演講中提到今年會是人形機器人商用的元年,部分的廠家包括開普勒,正在客戶現場做進廠打工的試點?!半x真正把工人替下來,讓人形機器人批量上崗,還需要一些時間,我們預計明年能夠達到那樣的狀態,在某些局部的工位能夠小批量商用部署,能夠把工人替下來。今年商用測試項目已經在陸續開展。”
大界機器人創始人兼CEO孟浩以“面向大規模定制化行業的智能機器人系統”為主題進行分享。孟浩表示:“如果機器人只能在流水線上通過一套程序來做批量化的汽車、手機生產,我們覺得不叫機器人,它其實就是一個由編程驅動的機床。”
他認為如果未來工業機器人、協作機器人、人形機器人,真正進入到大規模定制化行業,能夠造房子、造船、造非標產品,那么機器人才真正具備了智能。
上海擎朗智能綜合產品負責人鄧強文的分享主題是具身智能服務機器人產業化探索與實踐,?在鄧強文看來,?要想實現商用服務機器人為人類服務、融入日常生活場景,需要面對很多非結構化的復雜場景。目前,擎朗智能正在研發新一代機遇大模型能力的商用服務機器人,推動具身智能服務機器人的產業化探索。尤其是在餐飲、酒店等場景,擎朗智能研發的具身智能機器人已經具備完成復雜任務的能力,實現場景中的全流程閉環。
千尋智能產品副總裁耿旭達圍繞“技術與需求的爭執-具身智能的商業化之路”進行分享,他認為,此次機器人賽道愈加火熱的重要原因是,具身大模型讓機器人具備了對物理世界更強的感知、決策和規劃操作的能力,具身模型的發展需要基于大量的真實世界數據和高能力的硬件,當前的具身技術更適合在單項操作任務的場景進行商業化落地,基于數據提升模型的成功率、泛化性等方面的能力,形成小的數據飛輪,逐步擴展模型在全場景領域的操作能力?!?/p>
七騰人形機器人負責人、上海觸碰未來機器人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君的分享主題是“具身智能機器人的魅力和可能”,他從具身智能機器人都能干什么、能不能代替人、機器人是否可以產業化發展、未來發展方向四個方面進行分享。在陳君看來,一旦機器人能夠解決現實某方面的需求痛點,它一定會有市場?!昂芏嗍露贾档梦覀內ヌ剿鳌⑵诖?,請勇敢擁抱這個偉大的時代?!?/p>
圓桌討論以“探尋機器人行業商業化落地破局之道”為主題,由藍鯨新聞副總編輯陳業主持,奇瑞開陽實驗室總工程師、具身智能通用平臺瑤光實驗室主任賈全,少年游創始人兼CEO史青帆和辰韜資本合伙人蕭伊婷參與分享。
從早期階段到大規模量產階段,機器人還要蹚過哪些技術門檻與市場門檻?賈全認為,除了最核心的算法,中間還差工程化規模量產能力。在市場方面,他會更加關注投入產出比和技術產品的落地能力,人形機器人如果要進入車間等工業場景,需要解決效率和工作質量問題。“做工業希望能夠達到百分之百正確,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史青帆看來,目前人形機器人還處于比較早期,不同初創企業的基因都不一樣,對整機廠而言,需要找到合適的場景,進行技術積累;從架構設計的角度,非核心則購買。
作為新質生產力,人形機器人可以解決很多行業痛點,中長期的想象空間和市場容量無限?!罢麄€產業生態很重要,我們處于產業鏈中游,需要服務好客戶,不斷地迭代落地商業化經驗。”
蕭伊婷從投資人視角分享了對于機器人商業化落地的看法,她將現在機器人的落地發展總結為兩個提高、兩個降低。第一是提高速度、提高精度,第二是降低成本、降低能耗。蕭伊婷表示,只要產業本身發展趨勢的確定性是百分之百,她就會毫不猶豫地進行投資,現在人形機器人就是百分之百。
這場人形機器人高端閉門研討會在與會嘉賓的觀點交流碰撞中落下帷幕,隨著技術革新與產業協同,人形機器人必將為人類智慧生活開啟全新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