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鯨新聞4月21日訊(記者 金磊)近日,瑞豐銀行(601528.SH)發布公告稱,該行擬將向不特定對象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的股東大會決議及授權有效期延長至2026年4月19日。該議案已通過第五屆董事會第二次會議審議,尚需提交股東大會批準。
事實上,這已不是該可只轉債首次公布延期發行。
事情最早可以追溯到2021年6月,瑞豐銀行剛剛上市,不過IPO僅募集了11.8億元,發行價格為8.12元/股。
僅僅過了一年時間,瑞豐銀行公告通過了向不特定對象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相關的議案,發行額度為50億元,并授權董事會及董事會授權人士在股東大會審議通過的框架和原則下,在授權范圍內全權決定和處理本次發行的相關事宜,授權期限為股東大會決議生效之日起十二個月,即2022年4月20日至2023年4月19日。
據此前募集說明書內容顯示,瑞豐銀行擬發行可轉債總額為不超過50億元(含50億元),期限為6年,發行目的為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提高風險抵御能力、增強實體經濟服務能力。
隨后上交所的問詢函中提到了融資必要性等問題。對此,瑞豐銀行解釋稱,自己核心一級資本管理目標假設:為保證發行人持續發展潛力和抗風險能力,假設未來5年(2023年至2027年)發行人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管理目標不低于13.50%,并以此計算資金缺口。
2024年4月18日,瑞豐銀行在召開的2023年年度股東大會上,鑒于2024年度發行工作未取得實質性突破,決議將可轉債發行方案及授權有效期延長一年,即延長至2025年4月19日。
但近年來,隨著業務規模不斷擴張,該行資本充足水平也在持續下降,2021年至2023年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從15.41%降至12.68%,跌破了此前的目標假設。
從公司最新的2024年年報數據來看,該行資本充足率整體水平所有回升,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4.87%、13.68%、13.67%,較上年末均提升0.99個百分點。
有業內人士分析表示,過去幾年可轉債是銀行補充一級資本比較多見的方式,但從實際效果來看并不理想,去年以來,江銀轉債、無錫轉債、蘇農轉債、張行轉債等多只銀行轉債到期摘牌,但長期以來由于股價低迷甚至大面積破凈而存在“轉股難”的問題,多數都未實現充分的“債轉股”。而真正能觸發強贖條件實現可轉債退市的情況也并不多見,去年年底,僅有成都銀行轉債觸發強贖擬提前贖回“成銀轉債”。
目前二級市場上,瑞豐銀行股價處于破發、破凈狀態,截至4月21日收盤,瑞豐銀行股價報5.13元,相比8.12元的發行價跌幅接近40%,在這樣的條件下推進可轉債操作難度并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