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4月9日訊(記者 ?敖玉連)“對等關稅”不確定性交織,全球股市大跌,中國資產也沒能幸免。
節后兩個交易日工具箱應出盡出,穩市力度、速度罕見。現已形成“政策端利好-國家隊救市-上市公司回購-資管機構自購”完整的穩市鏈條,四管齊下,穩定軍心。
在這一穩市鏈條上,公募基金體量并不大,但已有三家公募率先投入真金白銀:博時基金、鵬揚基金、招商基金分別自購6500萬元、3000萬元、5000萬元,合計1.45億元,都投向旗下權益類基金。這或是本輪公募自購潮的開端。
三家公募自購1.45億元,“招商系”率先表態
4月8日晚間,三家公募公告自購旗下權益類基金,真金白銀投向股票市場。
博時基金稱,基于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信心,公司將于近日運用固有資金合計6500萬元人民幣投資旗下權益類公募基金。
鵬揚基金宣布,公司擬于近日以固有資金申購3000萬元公司在管權益類公募基金產品。其中,首批1500萬元申購已于4月8日完成,包括鵬揚成長領航混合A份額500萬元、鵬揚數字經濟先鋒混合A份額500萬元、鵬揚產業智選一年持有混合A份額500萬元。其余承諾申購的1500萬元額度將于近期完成申購并進行公告。
招商基金稱,基于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信心,公司將于近日運用固有資金5000萬元投資旗下股票型及混合型公募基金,并承諾至少持有1年以上。
公募的自購決策多由股東決策,鵬揚基金是個人系公募,決策鏈條相對較短,迅速出手。博時基金、招商基金都是招商系公募,4月8日盤前,招商局集團旗下的7家上市公司集體公告,計劃提速實施股份回購計劃。招商系在本次“穩市”中,動作頻頻且迅速,資管機構和上市公司都是如此。
三家公募同日發聲自購,市場分析受關稅政策影響,A股行情走弱,公募或掀起一輪新的“自購潮”。
政策利好-國家隊救市-上市公司回購-資管自購,“四管齊下”
受“對等關稅”影響,全球股市皆有較深跌幅,A股、港股也不例外。4月7日,恒生科技指數下跌17%、創業板指數跌15%,疊加關稅的不確定性交織,市場恐慌情緒蔓延。
4月7日、8日兩個交易日,自上而下、多層次、多主體釋放股市利好,已形成“政策端利好-國家隊出手-上市公司回購-資管機構自購”的穩市鏈條。
1、政策自上而下推動
4月8日,國務院國資委稱,會全力推動央企及控股公司主動作為,不斷加大回購力度。
同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上調了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比例上限,提高了投資創業投資資金的集中度比例,放寬稅延養老比例監管要求。
央行稱,在必要時向中央匯金公司提供充足的再貸款支持,堅決維護資本市場的平穩運行。而中央匯金也明確了自己是資本市場上的“國家隊”,發揮著類“平準基金”作用。也就是說,匯金負責投資,央行承諾給錢,形成“政策工具—資金渠道—市場操作”的閉環。
此外,上海、浙江等地方國資也開始發聲。
4月8日,上海國資委發布《關于加強我市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支持監管企業和上市公司用好各類市值管理政策和工具,包括健全常態化市值維護機制,推動股票回購增持作為基礎性制度安排,建立股價異常波動快速響應機制等。
同日,《廣州市支持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2025—2027年)》也印發出臺,提出了“并購重組十條”。浙江省國資委則透露,已聯合央行浙江省分行、浙江證監局召開省屬國有上市公司股票回購增持工作座談會,堅決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大力支持省屬國有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
2、國家隊救市
4月7日,國家隊主力軍中央匯金公司在午盤公告買入ETF。
中央匯金在2023年、2024年上半年的救市中,標的多為滬深300ETF、上證50ETF這種大寬基。而本次稍有不同,在4月8日的答記者問中,中央匯金強調“堅定增持各類市場風格的ETF,加大增持力度,均衡增持結構”。也就是持有的ETF品種更多元、更均衡。
“救市常駐兵”中國誠通、中國國新也在真金白銀投向股市。
中國誠通4月7日晚間公告稱,將通過旗下誠通金控、誠旸投資增持ETF和中央企業股票。8日又補充,擬使用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資金1000億元,用于增持上市公司股票。
中國國新則在4月8日盤前公告,旗下國新投資將以股票回購增持專項再貸款方式增持中央企業股票、科技創新類股票及ETF等,首批金額為800億元。
4月8日,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稱,近日已經主動增持國內股票,近期將繼續增持。在積極開展股票投資的同時,實現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
匯金、證金等國家隊買了什么?據財信證券分析,中央匯金對外口徑稱標的更多元,中證500ETF、中證1000ETF、中證2000ETF都將成為其增持的備選項,多元增持意味著后續市場反彈修復風格將更為均衡。
據興證策略張啟堯團隊分析過往持倉和盤中放量情況,證金、匯金等國資機構主要配置以滬深300、上證50、中證500和中證1000為代表的寬基類ETF,而險資對中證A50、A500、紅利類ETF配置比例相對較高。
3、上市公司回購、增持
Wind數據顯示,4月7日、4月8日兩個交易日,便有超過200家上市公司密集發布增持回購公告,以國央企、大型民企為主。
4月8日盤前,招商局集團旗下7家上市公司招商蛇口、招商港口、招商輪船、招商公路、中國外運、遼港股份、招商積余集體發布公告稱,基于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堅定信心及內在價值的高度認可,計劃提速實施股份回購計劃,切實維護上市公司全體股東權益,持續鞏固市場對上市公司的信心,提升上市公司投資價值。
此外,“三桶油”也紛紛增持。中國石化擬增持A股、H股20-20億元,中國石油增持金額在28-56億元(含本數),中國海洋擬增持金額區間在20-40億元。
除國央企外,寧德時代、美的集團、貴州茅臺等行業龍頭也紛紛回購、增持。
寧德時代擬以40-80億元的自有或自籌資金,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部分股份;
美的集團回購金額15-30億元,擬持續用于實施股權激勵計劃及/或員工持股計劃;
貴州茅臺則公告,將按照回購金額上限,盡快完成此前剩余約40.5億元的回購及股份注銷程序,同時著手起草新一輪回購股份方案。另外,公司控股股東中國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也已著手起草增持方案。
4、資管機構自購
金融機構端,目前主要動作包括:上市銀行、券商增持回購、資管機構自購。
金融機構的回購和增持動作較多,最近兩個交易日,已有國泰海通、東方證券、國金證券等上市券商公布了回購計劃或者股東增持計劃。郵儲、光大、浙商、成都銀行等上市銀行也紛紛公告增持回購。
相對比而言,資管機構自購或買入其他資管產品還在初期。
4月7日,中國太保率先行動,增持了寬基ETF等產品。并表示將進一步發揮保險資金長期投資優勢,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投資力度。
4月8日,蘇銀理財稱,堅信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已增持ETF,后續將充分發揮耐心資本、長期資本作用,為中國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貢獻理財力量。
4月8日晚間,博時基金、鵬揚基金、招商基金同時公告自購,金額分別為6500萬元、3000萬元、5000萬元,合計1.45億元,都投向旗下權益類基金。而這或是本輪公募自購潮的開端。
除公募外,頭部私募也頻頻發聲:不要恐慌!
進化論王一平稱,4月8日已經加到滿倉。華安合鑫認為,最近兩個交易日的股票和商品,下跌都是出于流動性風險,而不是一種正常的定價行為。“在流動性風險發酵的階段,我們不會盲目操作,尤其是慌忙降低倉位,等待流動性風險釋放告一段落之后,才適合根據實際情況做結構調整。 ”
目前,上證指數的市盈率為13.5倍,處于歷史45%分位;中證A500指數的市盈率為13.6倍,處于歷史30%分位;創業板指數市盈率為28.1倍,處于歷史7.8% 分位。經過本輪回調,A 股的中長期價值配置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