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3月30日訊(記者 張妍頔)美團(3690.HK)閃購業務最近頗受關注。記者拿到的一組美團閃購2024年訂單量數據顯示,其中不少類目已實現了對電商平臺的反超,其他一些核心品類也正迅速接近電商。
數據顯示,2024年美團閃購3C家電訂單量接近京東全站4成,其中電腦辦公類商品訂單量已經超過京東全站,手機通訊類商品訂單量超過京東全站4成;美妝品類訂單達京東全站3成;此外,水飲、乳制品、零食等日用快消品訂單大幅超過多個電商平臺。
3月30日,藍鯨新聞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這些數據是月初美團閃購內部溝通會上BM(事業部負責人)對管理團隊宣布的,并未對外公布?!艾F在大家對即時零售業務的看法開始有了很多變化。”記者向美團閃購方面求證上述信息,目前對方暫未回復。
“3C家電雖然訂單量增速較快,但在客單價上美團閃購和京東還有較大差距,閃購內部也在持續加強和數碼、大家電品牌合作,品牌對閃電倉等模式態度比較積極?!睋咏缊F人士向記者透露,除了已經大批量入駐的蘋果、小米、華為等,美的和蘇泊爾等家電品牌和美團閃購的合作進展也比較快。
AI財評
【即時零售沖擊傳統電商,美團閃購的“近場優勢”顯現】
美團閃購訂單量快速逼近京東等傳統電商平臺,核心品類甚至實現反超,折射出即時零售對電商格局的潛在重構。3C家電、快消品等高頻需求品類率先“遷移”,反映消費者對“30分鐘達”的時效依賴已從生鮮向標品擴散。
從財務視角看,美團閃購的高訂單量若未能匹配高客單價(如3C品類與京東的差距),短期GMV貢獻仍有限,但戰略意義重大:1)搶占用戶高頻消費入口,提升平臺粘性;2)為本地商戶數字化賦能,鞏固生態壁壘。
風險點在于:履約成本控制、品牌商合作深度及盈利模型驗證。若美團能通過“閃電倉”等輕資產模式優化效率,或將成為其對抗電商巨頭的差異化武器。長期看,即時零售并非替代傳統電商,而是切割“急需”場景,重塑零售業“人貨場”關系。